第一百七十七章 孙资刘放

曹魏 雨落未敢愁 1396 字 9个月前

孙资与田豫联姻,刘放与张华联姻,都并非与其籍贯所在郡县的高门大族联姻,所以二人本身也并非世族高门,甚至可能都不是郡望大族,应属寒门士族出身。

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魏晋的“品”不仅仅是道德人品,更是任官资格。

所以,这句话翻过来便可以说成“上品自势族,下品自寒门”。

可见魏晋寒门并不等于明清寒门,魏晋的寒门并不是指贫寒之人,而是势族(全国性世族、地方性望族)以外的官僚地主,是拥有任官资格的。

质言之“寒门”在魏晋社会是指那些在地方上未能与世代高官的高门大姓联姻,甚至连门生故吏关系都攀附不上的中低层官僚地主家庭。

出身“寒门”地主,既是孙刘二人能够入职骠骑将军府军师等秘书机要官职的时代原因,也决定了二人根本就不在河内大族的关系网架设考虑范围内,不会被关东豪强世家左右,而他们也高攀不到这些世家的高枝。

而且,现在这个两个人地位虽然不低,但是比起曹冲的来说,绝对是低得可以。

曹冲收服他们,是给他们面子。

而恰恰,他们也是识时务的人,毕竟在后世,他们身处机要多年,能够屹立不倒,甚至在最后给了司马懿机会,便是他见风使舵的能力。

在魏明帝曹睿快死的那段时间内,国内风起云涌,而两人很好的抓住了机遇,顺应了时局。

并非世家大族的出身与久居秘书机要主管人的权位相结合,孙刘二人的特质,其实应当是善于观察政治形势、善于谋求自身利益并且拥有最全政治情报的凭借文书才能、且刚刚实现阶级跃升的秘书型官一代。

他们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与丰富的政治情报,可供他们进行利害选择的主动投机,而不是简单地被动跟随某个政治人物的指令。

如若按照曹睿原本的意思来办托孤之事,曹氏、夏侯氏本就是曹魏王朝的宗室与姻亲元勋,主持国政,辅佐幼主本就是其份内之事,且夏侯献、曹肇似乎与孙刘二人结过梁子,所以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的曹魏亲戚一边倒式的托孤班底,即便掌权也不会分给孙刘二人更多的政治利益。

且幼主在上,而皇亲国戚全面掌权,皇帝的秘书自然也便比不上托孤之臣的秘书更显要,孙刘二人便有在其政治生涯的晚年靠边站的风险。

这种靠边站在魏晋之际可不仅仅是事关孙刘二人退休待遇的小事,更是事关孙刘二家子孙在日后的世族时代以什么样的品次入仕的大事。

质言之,曹魏皇亲国戚的全面掌权,不仅不会给孙刘二人带来任何政治利益的增加,反而会削减孙刘二人乃至其家族的预期政治收益,即便没有曹丕四友之一司马懿,孙刘也不会让曹氏宗亲全面掌权。

孙刘二人所力主的曹爽、司马懿辅政结构对孙刘二人有两个好处。

其一,司马懿之所以在听到消息后火速赶回洛阳,便是他明白不在场与迟到的政治后果。

孙刘二人在司马懿不在场时帮了司马懿一把,便可获取曹氏宗亲姻亲所不会给予的政治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