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很重要,而自己付出的,不过是几步路的时间罢了。
曹冲挥了挥手,说道:“诸位随我去迎接天使。”
辛敞一愣,心中有些不理解。
不过是一个没有诏书的阉人罢了,值得大动干戈?
而荀见郭逍大致也是这样的表情。
对于他们有这样的表情,曹冲也有些心理准备。
主要原因,自然是因为东汉文官集团与宦官经年争斗造成的,荀见与辛敞都是文人,对于宦官自然没有好印象的。
若是曹冲站在荀见与辛敞的角度来看的话,也会有与他们一般的想法。
党锢之祸,无数文人遭劫。
从这个角度来看,宦官确实该死。
但是现在曹冲所在的位置与他们不同。
相比于文官集团,曹冲更喜欢宦官集团。
因为文官集团经常把皇帝搞死,但是宦官集团却经常性的被皇帝搞死。
就譬如说明朝。
明朝宦官最高的职位有两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按照明朝的制度设计,前者是代皇帝朱批的,也就是在皇帝忙不过来的时候,充当皇帝的秘书在内阁起草的文件上写"同意"或者"不同意";后者是管印的,在朱批好的文件上盖印,发回内阁施行。
当皇帝怠政,而内阁又不受信任的时候,司礼监的这两个位置的宦官就坐大了。因为皇帝不处理内阁草拟的文件的话,就是司礼监来处理,此时皇权的实行者就是司礼监的秉笔和掌印太监。
如果有太监能够身兼秉笔和掌印太监,那他基本就是皇帝了,比如魏忠贤。
但是,明朝的宦官没有兵权,他们只能披红和盖印,并不能调动军队,尤其是禁军。这一方面是因为皇帝虽然怠工,但也不傻,兵权都在自己手里握着,只是让宦官代自己处理政务。
另一方面,明朝的军队不是写个文件就能调动的,宦官本身不能带兵,而以皇权调动军队是需要非常复杂的程序,程序的执行者是文官集团,而文官集团不可能老老实实听宦官指挥的。
是故,阉党终究是阉党,最多在朝廷里面发发淫威,控制傀儡皇帝而已,没有多少实际的权力。
就算他们再猖狂,只要皇帝掌握了实际的兵权,几百御林军就能轻松剿灭。
秦国的,汉代十常侍,明代魏忠贤都是权倾一时的宦官或者宦官集团,他们掌握不了封疆大吏,没有实际的军权。
因此当嬴政,崇祯掌权了以后,他们也就迅速的被诛杀了。
综观历史,多数朝代灭亡的直接原因都是外戚掌权,或者地方政权,军阀割据,比如西汉,东汉,东晋,陈,唐,后周等。
当年袁绍把董卓招到长安剿灭十常侍就无异于引虎驱狼,而董卓的祸害远比十常侍大得多。
军阀当政,手里有军权,岂是宦官那样容易扳倒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