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眼神微亮,心中开始火热起来了,若是把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那对于曹冲来说,无疑是有巨大的好处的。
“积孝道与广蓄才,仓舒自然是是知道它的重要性的,但我虽然对父王尽孝,但是二哥与四哥对于父王亦是十分孝顺的,要我蓄才,二哥身后有世家帮忙,四哥身后有那些文采飞扬者的助手,反倒是我,并没有多少有才之士愿意投奔。”
诸葛亮一笑,说道:“君侯以为王上是喜欢有才之人,还是喜欢尽孝之人?”
才与孝,对于曹操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考量标准,当然,这只是泛泛来讲的。
这对于任何当政者要筛选出继承者来说,自然是才要更重要一些,但是这种情况换到曹操这里,就不怎么有效了。
因为不管是曹丕还是曹冲曹植,论起才能来说,都是不差的,而且各自有各自的优点。
既然在才能方面很难分出胜负,那么,在这个时候,孝就很重要了。
所以曹冲再思索了一会之后,很快就把话说出来了。
“孝比才重要。”
诸葛亮赞赏的看了曹冲一眼,再问了一句。
“君侯既然已经回答了一个问题,我便再问一个问题罢了:请问君侯,有才者愿意侍奉怎样的主公?”
有才者愿意侍奉怎样的主公?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怎么思索的,于是曹冲张口便答了出来。
“有才者心中的主公,自然是要能够识得他们的才能,并且赏罚分明,能够采纳他们的建议,最重要的,是要有魄力与才德。”
诸葛亮听完之后,点了点头,但还是说话了。
“君侯眼中的有才者愿意侍奉的主公,也是五官中郎将,平原侯心中那些有才者愿意侍奉的主公,所以不论是五官中郎将还是平原侯,他们都能做到这几点,平原侯虽然在魄力上不如君侯与五官中郎将,但是在才德,以及采纳建议上面,却是要胜过君侯以及五官中郎将许多的,如此,若是从君侯口中的那些有才者愿意侍奉的主公来看,君侯与五官中郎将以及平原侯并没有什么区别,反而是因为五官中郎将背靠冀州士族,平原侯少谋的原因,让他在得到人才方面更有优势。”
在曹昂死了之后,曹丕就是长子了,西周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了中国上下五千年,自然在现在这个时代也是根深蒂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