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是再笑,我就一剑杀了你!”
诸葛亮严肃起来,脸上却露出寂寥的神色。
“也罢,也罢,便让这罪魁祸首逍遥法外罢了,都督杀我一人,便可成为降曹的投名状,下辈子衣食无忧,封妻荫子,何乐而不为,诸葛亮的死生,以及公子之死的真相,又有何要紧!”
诸葛亮说着,眼泪以及是从眼眶中奔腾而出了!
三国之中,说客之流,就擅长的,就是激将法,而在所有外交官之中,诸葛亮用激将法是最得心应手的。
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还是他诸葛亮迷糊周瑜后,杜牧才能写得出来的。
蔡瑁被诸葛亮这么一激,果然变得患得患失起来。
他把剑收了回来,眼睛直直的凝视着诸葛亮的眼睛,话却是说了出来。
“吾儿乃是我蔡瑁的心头肉,掌上宝,吾岂会因为荣华富贵,便让我儿蒙冤,诸葛亮,你若是真知晓真相,但说无妨,我放你一马,又有何不可!”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常人难看见的喜色,表情却很是深沉。
“徐庶与都督所言之真相,无非谬论也,之前孙乾便与都督说过了,公子一介孺子,正是天真烂漫之际,试问若我等真要刺探荆州之情报,会冒如此之险,去严刑拷打公子?”
“都督心中试想一番,若是都督到了许都,你可会抓住曹冲来严刑拷打,获得曹贼之情报?”
“此为第一谬论!”
蔡瑁眼神闪烁,同时摇了摇头,曹冲无非孺子,又没有参加政事,抓他,除了让曹操震怒,取得不了其他的作用。
在处决刘备使团之时,蔡瑁心中其实就已经有了疑惑,但怒气上升,蔡瑁也控制不住自己,况且,当时徐庶在场,证据又确凿,人证物证俱在,蔡瑁不可能不惩戒刘备使团。
但现在细细想来,这件事情却是有很大的破绽。
孙乾他们智力正常,不可能做出这种连自己都觉得傻的事情。
在蔡瑁还在深思之际,诸葛亮的嘴,却如同连珠炮弹一般,似乎并不想让蔡瑁有思考的时间。
“况且,我主刘备,不似那奸雄曹操,我主一心希望与都督建立兄弟盟友,岂会刺探荆州之情报!”
“此为第二谬论也!”
“都督心中试想,公子之死,是对谁有好处,难道是我等?”
诸葛亮眼睛骤然锋利起来。
“不,公子之死,获利最大的,是徐庶,是曹贼!”
诸葛亮眼神发光,而蔡瑁却是呆立当场,似乎是陷入了深层次的思考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