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回 16万人!

小强想,这笔交易对于-<>-实在是太诱人不过了,而当今世界上,估计没有任何国家愿意吃这个单子的。

“关总,你估计这些项目多久能建成投产。需要多少工人?”

关总兴致勃勃的道:“这些项目大概两年之内就能初步建成投产!大约五年后可以达到标准产能,年产各式机床二十万台!需要建设标准化厂房大约一千一百间,需要各工种技术工人大约16万人!我跟你说,这可是个大大的政绩,一下子16万人的就业解决了啊!这还只是技术工人,其他财务后勤啥的我可都没算进去!你的客户五年内创造这么多国内就业,还不得把嘴给笑歪了!”

小强闻言立马就要晕厥!1950年,老子上哪搞16万技术工人!你丫玩我啊!这笔培养费要花多少钱!

“关总,你给我说个实在话,你说我要把16万青年培养出来成为合格工人,要花多久?”

关总赶紧喝了口茶,想了想道:“勉强上岗的话,一年。。要合格的话……两到三年。至于好工人么……这个是要时间,也是要天分的,不要勉强嘛……主要是技术骨干和工程师难找些……呵呵……你实在不行,可以从国内雇嘛!我们沈机就可以帮你找些个过去,当然,这个工资待遇要加倍才行……”

小强现在是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关总说建成这些工厂之后,就‘部分具备’了我国八十年代的机床工具行业生产水平,合着在关总眼里,这人才坎,才是真正过不去的火焰山!

像是看出了小强的顾虑,关总接着道:“我们既然说了是援建,那是一定保证教会的,相关的企业内部工序手册,操作手册,都会全套交付,绝不会藏私。”

对于关总的这句话,小强很满意。要知道,各个企业的生产设备基本都是专有的,操作工序都很复杂,一般来说,优秀的钳工毕业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具备4级的水平,可是真要他上线操作,只是给他具体规格要求的话,他是两眼一码黑的。

世界上所有老牌工业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操作手册,各个工种各个环节全都有着细致的规定,这是包含了真正的经验总结和窍门在里面,绝不会外流,其他书友正在看:。一个毕业生进厂的头三年,除了干些无关紧要的杂活之外,就是不断地被企业进行再培训。比如说一个造船厂工人,进厂之后头三年基本都是在船厂夜校里不断深造,再不断结合实际结合操作手册,观摩那些老师傅干活。直到师傅觉得你出师了,你才能真正有机会独挡一面。

这些技术手册操作手册可以说都是各个企业的传家宝,设备可以卖给你,但是技术手册总是要藏私的。这就里,只教招式不教心法口诀,你练招式得再熟,也是花架子。在工业上,那就是同样的设备,你做不出同样的质量,甚至都做不出合格产品!

在50年代,内部技术手册操作手册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基本都是老师傅带徒弟,所以说,如果没有当年来自苏联的成千上万老师傅和专家手把手的进厂教我们,中国根本不可能这么快的走进工业化大门。当年的156工程,苏联确实是非常真诚的,很多工厂都是原样复制他的国内工厂,很多设备都是国内刚刚生产出来,第一台装备自己,第二台装备中国,尽管价格不菲,但是绝无藏私。

今天的通用电气、霍尼韦尔、德国德玛吉,日本马扎克等等工业巨头,你看哪个会把自己内部的技术手册拿出来出版!那都是企业的命根子。如果他敢出版,结局是什么下场?

小强知道,国内有企业采购了与德国博世相同的设备,几年下来花了十几亿,还是造不出一样的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