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则是个老检察,五十多岁,头发花白,动乱中公检法被砸烂,他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和彭红军好似一起劳动改造过,不过他性子耿直,早几年好像就因为什么事和彭红军翻了脸,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意味。
陆铮其实是不愿意现在这种公检法坐一起有商有量的情况出现,检察和公安尚好,本身就是一种合作关系,但法院,本就该不是,在检察院和被诉人之间,该当是一种中立的立场,而不能本能的条件反射便是,公检法是一家。
政法委这种协调公检法关系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指导公检法工作的党内委员会,陆铮也不认为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但现实就是现实,很多事只能顺势而为。
冯德才汇报法院的工作,陆铮认真的听着,虽然,外面传来的风声,他的境遇越来越不好,但“只争朝夕”,正是陆铮的性格。
在这个位子上一天,就要努力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并不受外面种种流言影响,虽然,现在外面一些传言已经愈演愈烈。
化肥厂改制,听闻有老工人给市里写信,强烈反对。
更听侯建军收到风,县里一些退休的老干部联名向省委、市委写信,抨击自己工作作风粗暴,不尊重老同志,且和一些经济犯关系密切等等。
这些事,很难说没有幕后推手。
在这个位子上,又这般年轻,看不过眼的自大有人在,以前也不是没人给上面写信告状,但最近的事,陆铮总觉得有些蹊跷,很多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好像有意无意的被人翻出来,结成了一张大网,慢慢向自己逼近。
上个月褚处长那个电话里知会的情况,只是对方的前奏而已。
中午快到饭口的时候,办公室电话响了起来,冯德才、王贵、马跃武纷纷起身告辞。
电话是工商局局长蔡金打来的,约陆铮中午在“胜利饭店”小聚。
听蔡金语气凝重,陆铮便直觉的知道他定然有要紧事,却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笑着说好好,一定到。随后,陆铮便给司机班打去电话,叫焦磊来接自己。
……
胜利饭店是国营饭店,比之洞蜜园的环境、服务,水准差了许多,饭堂里两名服务员大嫂脸色如刀,白大褂上的油渍斑斑点点,被油污长年累月的侵蚀,都快洗不出来了。
或许是为了避嫌,蔡金已经很少去洞蜜园,不过广宁私人饭店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去洞蜜园,也不必非来老一套作风的国营饭店。蔡金把两人碰头的地点选这里,显然是不想碰上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