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和沙俄的协议,辽东军不在进入西伯利亚,然而,段祺瑞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辽东军说处于的地位十分不利。如果要扳回这个局面,就得前进一百公里。这样,辽东军在今后的作战才会进退有余。
当然,这么做,段祺瑞并不是为了和日军周旋,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翻不起什么大浪,而之所以要这么向前推进一百公里,全部是因为刘俊在前天晚上,也就是8月20日晚上发布过来的一份密电。
密电讲述一个事情,前进一百,加强防御部署,应对强敌。
这几句话,身为前线总指挥的段祺瑞当然明白,这个强敌,指的是沙俄,而并非日本。
沙俄军在远东的兵团虽然被日本人打的消失殆尽,但是其主力精锐,都集中在欧洲地区,特别是在欧洲边界,更是集中沙俄军主力部队一百二十万。而在莫斯科附近,也有将近三十万人。
其实从当初进入伯力开始,段祺瑞就知道,和沙俄开战时绝对少不了的事情,毕竟当初刘俊在跟自己交代的时候就说过一句话,原本沙俄占领的领土,一概不撤军。
一概不撤军,这也是为什么整个辽东军在推进或者占领了整个在1858年左右时期清朝的东北最大领土面积后,就不在向西推进。
刘俊没有大志,但是这个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自己还是要拿回来,不求多少,但求守图。
“报告。“一个身穿上校军服的参谋走到段祺瑞面前,打开问价:“昨日,日军第二师团,第五师团以及第八师团突然想沙俄军第二集团军发动攻击,沙俄第二集团军抵抗不敌。被迫后撤一百公里,另外,根据情况,这次会战,沙俄损失人马渐进一万多人。”
什么?听到这话的段祺瑞大吃一惊,他就搞不明白,沙俄军为什么就是挡不住日军的进攻。
第二集团军,虽然算不上是什么精锐,但是好歹也算是沙俄中排名第六的部队,没有想到一天不到的时间,就被日军打的后退一百公里。要在这样下去。都不用自己动手,在西伯利亚的十几万人就是自己的一到天然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