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名分初定

直到很多很多年之后,宣帝的天旭朝都还经常被公卿百官,甚至士绅百姓常常提在嘴边,讲解各种或悲或喜的事例,引为经典教训,教养儿女,亲友往来,居家出门,不可或忘。

比如,请客的酒宴上宁可汤凉一点,不要用什么明火小炉子。

再比如,绡纱也好,丝绸也好,缭绫也好,流苏也好,什么材料怎么流光溢彩的好看,也都比不上不容易着火的布料实在。

还有,养猫养狗养锦鸡的,门户不严就别养了,至少有客人来的时候还是拴个绳子吧!不然畜生无知惹出事情来,做主人的真是哭死也难补救。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给儿子选儿媳的时候需要有几个参考人选,但是,这个人选还是不要太多的好!

专司大盛皇室事宜的宗景司以及尚务司甚至在商讨之后联名上疏,请求以后为皇子的正妃侧妃人选做最终甄选的一轮,候选人与皇子的比例不要超过一比四,不然万一有点什么跟这次鸡飞猫跳选秀宴一样的事情,怕是年轻的皇子们消受不来。

当然,那一切都是后话了。

回到文皇后眼前的难题,从锦鸡的安危,到白猫的起火,再到宴会当中受伤受惊的众人,每一样的追究追查与事后的安抚处理,都让文皇后脸上非常难堪。

然而最焦头烂额的,自然还是要回到吴王与魏王两人的选秀的问题上。

宣帝听到消息也是震惊了大半日都没缓过来,可身为亲爹又身为皇帝的,还能怎么样呢,当然是总数十三位的姑娘分赐给吴王与魏王分别做正妃侧妃和良媛良侍了。

这时候就出现了规制和等级的问题,吴王与魏王如今都还年轻,一个十七岁,一个十五岁,虽然都已经元服成年,也都有些读书上头的聪明名声,可并没有参与太多的政务,谈不上功绩二字,纵然有宣帝的疼爱,还不过是郡王的品级。

按着大盛规制,郡王每一位郡王只有一位正妃,两位侧妃,两位良媛,最多四位良侍。那么按着这十三个姑娘的总数,就算分摊到两个王府,那么也只有两个王妃,四个侧妃,四个良媛,最终必然会出现三位良侍。

这让这些官女们的家人如何愿意,毕竟能够经过初选复选到了这个时候的四十八个姑娘,主要是用来选王妃和侧妃人选的,论才貌论家世,若是不嫁给皇子,那回到本家也是跟高官甚至是公卿之家联姻做正妻的姻缘。

现在要给皇子做侧室就罢了,做到比侧妃还要低一级的良媛已经委屈非常,谁家的姑娘能愿意做良侍?那一般来说已经是五六品小官员的女儿因缘入侍,或者是皇子若是提拔了府里的丫鬟,才会给的位分。尤其是这落水又不是她们自己的责任。因而这消息一出,就立刻有人放出些寻死觅活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