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赚的第一笔钱,沈晓秋不由得感慨政府的好政策——价格逐步开放。今年的菜价比前几年可以翻了一番了。以前自己私藏了那么久也只攒了5毛钱,现在不过是卖了一斤菜,就赚了两毛七了。
看着王氏火急火燎的离开,沈晓秋有些摸不到头脑,刚才还好好的,这是发生了什么?对于有着一万多萝卜存货的人,一根萝卜那还真算不了什么,当然也不会明白王氏觉得占了大便宜的心思。
“大妹子,你这番茄怎么卖?玉米也不错”没过多久,就又有生意上门了。
沈晓秋看到来人是一对老夫妻,刚才问价的正是老奶奶,满头的银发,戴着一副老花眼镜。至于老大爷看着要年轻几岁,头发还是花中带白,那个年代流行女大三抱金砖,像这样的组合并不少见。
瞧两人的衣着很清爽,连鞋面都是干干净净的,可见家里的生活过的不错。既然如此,沈晓秋喊起价格来更是毫无压力,“番茄两毛三一斤,玉米五分钱一个,两位尽可慢慢挑。”
刘大爷和张老太两人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现在孩子都成家立业了分出去过日子了。老两口跟着小儿子,其他的儿子每个月还会给几块钱生活费。小儿子做点小生意,每个月赚钱不少,媳妇更是在政府部门上班,待遇好福利好面子有光。
这价格不算贵在两人看来值得,瞧这番茄个头够大,颜色漂亮。挑了几个番茄,称了一下三斤重,这得要六毛九,可不便宜。
沈晓秋悄悄的看了一眼张老太脸色,只见她眼睛都不眨一下,正兴致勃勃的播着玉米壳。
虽说沈晓秋这里玉米是按个卖的,不称重量壳不算钱,可总得剥开来看看玉米好不好。张老太可是常年买菜的人,当然知道很多玉米看这个头十足,剥开来里面的玉米粒那是良莠不齐。
只不过这次明显的出乎意料,连着剥了六个,全都是粒粒饱满,就没有不好的。用指甲掐了一下,嫩的有玉米浆流出来。对于这样的结果,张老太很满意。
六根玉米、三斤番茄一共九毛六分,对沈晓秋来说可是个大主顾。伸手拿了一根萝卜递给张老太,“大妈,我今天第一回来市场卖菜,就遇上了你买了这么多菜,可是个好兆头,这根萝卜就送你了。要是好吃下次再来光顾我啊!”
“行,那大妈也不跟你客气,就拿着了。剩下的四分钱就不要找了,不然不然都不好意思拿了。”打量了一下沈晓秋,脸上的笑容很真,眼神透彻,不是口头上客套客套的。这妹子的品行不错,要是菜味道好,以后可以多来她家。
“成,那我就收下了,等下次大妈再来我给您算便宜点。”沈晓秋借过钱,听了这话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了,人家是觉得白拿一根萝卜不好意思。
陆陆续续的,一早上沈晓秋卖出不少菜,最初拿到面上来的都卖光一回了。现在摆出来的是又从车里拿出来的。
到了中午,又是一个小高峰,不少人趁着中午下班的时间来买菜。
草草的吃了一些,12点多的时候,沈晓秋把位置挪了一下。先前的那一块地方已经挡不了太阳了,沈晓秋不得不重新选一个地方。
午后的太阳晒着有些热,沈晓秋真想跑到空间里去睡一觉。只是,做生意那得有始有终,耐得住,多赚一分是一分。
快到一点的时候,有好几位早上买过菜的人又回来找沈晓秋了。
“大妹子,你怎么换了个地方啊,刚才去找你没看到还你为你回去了呢!还好老婆子眼尖,要不就错过了。”说话的正是早上来买过菜的张老太,只是这次她身边跟着的不是刘老头,而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女士,看着精明干练,城里的人就是不一样。
“大妈,找我有事吗?”沈晓秋第一反应:不会是她们吃出问题来了吧?随即甩了甩脑袋,将这个荒谬的念头抛掉。这些菜可是空间出品,哪里可能吃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