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一直在脑中盘旋着,今日父亲既然有空,不妨一问。
“你昨日在太极殿外听到我们朝会了?”褚裒听方才女儿一说,甚为惊吓,按理说太极殿附近有重兵把守,一般人是很难靠近的,更不用说听到朝会机密了。
除了皇帝和参与朝会的大臣,便只有后宫的妃子可以靠近了,自己的女儿什么都不是,那些羽林卫怎么会让她待在太极殿附近的?
“是的,女儿在太极殿外听的一清二楚。”褚蒜子一字一句道。
褚裒禁不住震惊的表情,和褚歆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均是一脸的不可置信。
“怪事?一般人除非是皇帝近侍或者朝中权贵,宫里的妃嫔,否则很难在太极殿外听朝会的,那些侍卫们没驱赶你?”褚裒仍旧是一脸的不敢相信,朝女儿问道。
褚蒜子一脸愣怔,摇了摇头,褚裒静静注视着自己的女儿,想起了琅琊王司马岳,似乎明白了什么。
“有问题吗?”褚蒜子不明白父亲现在的表情是什么意思,问道。
“没事。”褚裒微微一笑,道。
“父亲还没回答我方才的话呢?”褚蒜子心中有不解,继续问道。
王妈从远处端了一壶茶水和两盘糕点过来,轻轻放到三人面前的石桌上,褚歆替两人一一倒了一杯水,而后给自己倒了一杯。
“好,既然你们都在,那为父今日就跟你们讲讲如今王庾两家的争斗。”褚裒看了看女儿,又转头看了看儿子,想着也该是要跟孩子们说一说这大晋朝事的时候了。
“这王家,你们也都看到了,位极人臣享皇帝礼仪,满朝官员一半都是王家人。”褚裒一边说,褚蒜子和褚歆一边听着,两人都听的格外认真。
“这王家人起先并没有什么地位,而真正产生作用让琅琊王家成大晋第一门阀的是这个丞相王导。当年琅琊王氏受琅琊王司马睿之意南来发展,因此在江左得以立足,成为地方名门。但也仅仅是一般名门,当时的豪强士族大都不把琅琊王氏放在眼里。”
说到此处,褚裒忽然想到褚家的情形到跟琅琊王氏当年有些相似,不免心中一叹。
“当年皇室遭灭,琅琊王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南渡建康,以此为根基意欲恢复晋氏,北伐恢复国土。然而当晋元帝司马睿南渡之后,江左百姓并不买账,当时还是王导带领琅琊王家率先出来支持元帝,江左名流才纷纷投奔于元帝,也正因为王导的支持和辅佐,元帝才得以在江左立足,并最终获得百姓认可。”
褚蒜子忽然想起民间曾有一句话是形容王家与司马家的关系的,脱口道:“难怪,民间传闻,王与马共天下,原来如此。”
“还不仅如此,后来王导率领琅琊王家辅佐元帝振兴大晋,发展教育,任用人才,得到了很多当时名士的认可。王导本人也是当世名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其书法更是自成一格,声望颇高。”
褚裒继续向女儿和儿子说道:“元帝死后,王导辅佐幼帝振兴大晋,王氏一族更是发展壮大,尤其其弟王敦更是掌握了军中大权,一度叛乱生变。”
“啊?那后来,琅琊王氏岂不应该衰落了?”褚歆不可置信的插嘴道。他也是初入为官,对朝中局势并不十分清楚。
“不,王导并未参与其弟叛乱,反而因为忠心耿耿受到了皇帝的褒奖和信任,明帝死后,王导为顾命大臣受命辅佐幼主司马衍,也就是现在的皇帝。苏峻叛乱之时,王导依靠自身名望保护皇室不受伤害,陛下说得对,要不是王导的保护,当今陛下恐怕早就死了。更不可能有如今的大晋了。”
“而后,王导和父亲等一众大臣打回建康,晋室得以复兴。”后面的事大概是褚歆知道的事情了,只听褚歆道。
褚裒赞同地点了点头,继续道:“陛下感念王导当年救命之恩,辅政之恩,教育养育之恩,每次见王丞相必行跪拜之礼。就是见到王妻陛下也是以家人礼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