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白露俯身退下。
凤朝歌再次摸了摸凤朝阳的额头,此时的额头已经不再那么冰冷了,她握住凤朝阳的手,嘱咐道:“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姐姐在京都等你。”
柳城客栈外,凤朝阳送走了凤朝歌便回房休息,晌午时分,侯凝珍派人来唤,说要启程了。再次上了马车,凤朝阳只觉得空荡荡,不过心底却踏实了几分。
侯凝珍到底有什么阴谋她还不清楚,姐姐回京也算是脱了危险,这样她面对侯凝珍便毫无后顾之忧了。此行南山,她本可随姐姐回京,只是昨日道士的话不停的在她脑海中盘旋,忧喜聚门,吉凶同域。既然侯凝珍为此行之凶,那么吉呢?是否与两生镜有关?又是否能告诉她上一世救她之人的线索?
两日后,南山脚下。
南山不高,胜在奇险,陡峭的山路盖满积雪,蜿蜒而上,护国寺就处在山顶的孤鹜峰。
马车在山间窄道上慢慢的跑着,凤朝阳撩开帘子,风雪便汹涌扑入,右侧一丈之地外便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左侧是浓密的青松占据着遒劲的山脉。跑了半日终于到了护国寺外,凤朝阳被子衿扶下马车,只见侯凝珍母女和资惜琴母子几人已经站在寺前。
有小和尚出来牵走了马匹和马车,凤朝阳站在护国寺门前,抬头望着巍峨的寺门。只见鎏金的匾额上写着晨钟暮鼓四个大字,两侧的对联上分别写道: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一旁的凤朝平看到对联后叹道:“护国寺能安于隐匿在这山中,看来是寺中人心境旷达。”
凤朝元听了附和道:“大哥的看法正与我不谋而合。”
此行的几人中,资惜琴出身书香门第,对于儿子的话略懂几分,剩下的侯凝珍却是个地地道道无知妇人,两个女儿虽然读过几年私塾,却还是把心思放在了女红和才艺等方面,对凤朝平两兄弟的话不甚明白,只能默不作声。
资惜琴看着才华横溢的两个儿子,欣慰的笑意扬在脸上,看向侯凝珍的目光也带了几分真真假假的挑衅。侯凝珍脸色难看,却又无法,谁让她自己的肚子不争气,生了两个女娃娃呢?
突然,却听凤朝阳灿烂一笑:“二哥三哥可是糊涂了?”
众人一听,脸色皆是一变。
“五妹妹此话怎讲?”凤朝平原本听了人反驳很是不满,可是转念一向,小五是出了名的不学无术,又怎么能比他知道的更多呢?
“百年鼎鼎又如何?钟鼓无休罢了,昔时而已。”
“好好好!”只听三句一声比一声高的赞叹想起,一个穿着袈裟的老僧人带着一众小和尚走了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修改了文,小侯爷和世子殿下下章出场!宝宝们说加更,这章多更了些,签约完成后一定会加更的。
因为本文的历史背景为架空古代,所以会涉及一些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我想以后在作者有话要说中增加一个项目,就是对文中出现的文化尝试进行科普,不知道宝宝们喜不喜欢?
今日古代文化常识科普小剧场的嘉宾是:春秋时期宋国第十三任国君——宋宣公。
本文中说平南王因为宋宣公之事而拒绝大臣邀请,放弃皇位,那宋宣公之事是什么事呢?
《史记》载:“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
宋宣宗废了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子和,子和驾崩后,由于感激哥哥,又将王位传给了哥哥的儿子。结果导致这两兄弟二人的后代因为王位而不停争夺,相互厮杀,导致宋国五代不宁。
东汉景帝朝的窦太后——窦漪房有两子,长子为汉景帝,幼子为梁王。窦太后希望景帝去世后将皇位传给梁王,景帝心中不满,却不能忤逆母亲,派大臣去劝说,其中有一位大臣,名袁盎,他对窦太后讲了宋宣公之事,遂打消了太后的念头。
文中的平南王亦是知道如此,为顾全大局,放弃皇位。
最后,日常撒娇打滚求收藏,评论。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