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七 新颜

崇祯七年 竹下梨 1626 字 10个月前

至于苏家以及另外几个大户人家,则是每户都出了十两。

苏家这算盘打得可是精明,看似苏家以及那另外几个大户人家都出了不少,一户出资足足抵得上十个中等户了,但帐不是这么算的。因为双方的资产总量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没错儿,那中等户是每户只交了一两银子,但是他家的全部财产可能也就是十两而已,这一下子,全家财产的一成就没了。而苏家是交了十两,但他家总财产少说也是五千两银子往上数,如此算来,交这十两银子不过是相当于其资产的五百分之一。

所占的比例根本不可以道里计。

更何况,蓑衣渡经过了那一番凶狠的劫掠之后,下面的这些百姓,根本是损失惨重,有的已经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更有的甚至全家死伤惨重。蓑衣渡靠着洢水河,水浇地多,百姓普遍有点儿钱,或许在周围几十里都算得上比较富裕的他们在之前是可以拿出这笔钱来的,但是现在却是未必。

或许唯一例外的就是董旭一家了,他提早得了董策的嘱咐,那一日一大早便带着妻子钱氏去十里铺探看母亲了,因此躲过了一劫。他们出门的时候银钱细软都带在身上,并且藏在家中。而且他们做的是当铺生意,那些东西都藏得挺深,土匪们没抓到人拷问,又不耐烦一点儿点儿的搜索,因此便没把东西尽数掠走,还剩下了不少。

是以董旭虽然有些损失,却并不严重,而且他们离开十里铺的时候,红袖还送了不少银子衣料给他们,这却又是好大一笔进项。

可怜这些蓑衣渡中的百姓先是被土匪打劫了一通,又要再被苏家打劫一遍。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只要是你不想再被抢一遍,就得老老实实的把钱给交上。

此时人们的乡土观念极重,等闲是不愿意迁移的,亲戚朋友,家业宅地,祖宗坟茔都在此地,能往哪儿迁?难不成这些都不要了?再说了,迁移到别的地儿就没有土匪了?这年头儿,哪儿都不太平。

不能走,那就得防,就得交钱。

不过他们也应该赶到庆幸,当初缴纳的数千石粮食,都堆积在打麦场上,山贼们一到,众人狼奔豕突的逃窜,那些粮食也没人管了。不过粮食沉重,又占地方,很容易拖慢队伍的速度,想来土匪们抢粮食是不愿意抢很多的,他们更喜欢要轻便的金银等物。是以铁太保只让人抢了够山寨上下吃嚼一段时间的粮食装了车,剩下的就没再管。而且铁太保也没有下令放火烧——他前前后后女人也不少,但却始终没人能给他生下个儿子。铁太保认为这是自己之前杀人太多,所以存着积阴德生儿子的心思,便没下令放火。

他这一念之仁,还真是保住了不少人的性命。

若不然的话,怕是蓑衣渡这些百姓下一步就要被苏家给逼得家破人亡了——正因为差不多有八成多缴纳上来的粮食没被抢走,苏家才没逼着蓑衣渡的百姓再重新完一遍税。也就是说,把之前交的那些税再交一遍。

毕竟都是乡里乡亲的,苏家也不好把事情做得太绝太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