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荆棘王冕 沉尘浮世 2480 字 2022-09-11

说……说好的门外汉呢?原本最不看好的人,如今却成了这部歌舞剧中,发挥最出色的人,而原本被视作黑马的安妮,居然在西奥罗德的对比下,黯然失色!

第220章 再一次冲奥?

“音乐剧改编电影的革命将由此揭开!”——《卫报》。

“这是继《音乐之声》、《红磨坊》之后又一伟大的著作, 歌舞剧电影的时代悄然来临!”——《泰晤士报》。

“这是一场叹为观止的视听盛宴,西奥罗德·莱希特给魅影这个富有争议的非典型主角赋予了新的血液和深度!”——《每日电讯报》。

在《歌剧魅影》电影英国首映后的第二天, 当等待着影评反馈再来决定是否一看的影迷群体翻开报纸, 出乎于所有人预料的,英国最著名的三大报业,居然在同一时间一致给出了绝佳好评。不仅如此, 就连《每日邮报》在内的其他报业,绝大部分都快将《歌剧魅影》电影夸上了天。

这让不少没有参加首映的影迷摸不着头脑——虽说《歌剧魅影》音乐剧确实可以称得上英国国宝一般的存在,但是也不至于这么吹它的电影版吧?想当初电影版才刚刚找齐主创人员的时候,你们这些主流报纸怎么说?

什么江郎才尽的韦伯勋爵一心想着去美国西部“掘金”,什么将《歌剧魅影》毁在自己手里如同文化的退步, 什么最佳男主角是属于奥斯卡而不是托尼奖,不仅仅韦伯会在此遭遇滑铁卢, 就连西奥罗德·莱希特也会在这部电影上折断自己的王冕……

你再看看你们现在这幅德性!不仅把《歌剧魅影》夸成了如今奥斯卡热门影片之一的《红磨坊》, 还信口开河地将《歌剧魅影》说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性电影,不仅仅将票房大卖,还将带来歌舞剧的回春热潮——

“……以前的人们往往将音乐剧看成小众难懂的高雅消遣,尤其是在电影产生之后, 越来越多的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钞票花费在由帅哥美女和特效堆砌而成的电影上,但歌舞剧真的有那么小众难懂吗?并非如此。”《每日邮报》的休·埃德沃兹如此分析着如今歌舞剧的现状。

“远的《音乐之声》不说, 近些年最典型的一部就是上半年的《红磨坊》。《红磨坊》让人们第一次意识到, 歌舞片中不仅仅有华丽的舞美和歌曲,还有深刻动人不输于任何剧情片的剧情。那个时候我还以为《红磨坊》早已是一部足以寄予厚望的歌舞剧,至少近些年来无法被超越, 直到我看了今年下半年的《歌剧魅影》,我才发现,歌舞剧的道路远远没有走到尽头。”

“比起《红磨坊》,《歌剧魅影》的优势在于其庞大的粉丝基础以及耳熟能详的剧情故事,但它的劣势也在于此。庞大的原作粉丝基础让电影还未拍摄前就收到无数挑剔的目光和苛刻的指责,耳熟能详的剧情故事也给了所有主创们一个难题——如何将故事拍得更加深入立体,如何挖掘魅影的内心戏,如何掌控《歌剧魅影》三角间爱恨关系。”

“老实说一开始我是很担心的,因为这很困难,在已有之前几届魅影作为基础的前提下,魅影可供挖掘的地方委实不多。但是我又十分期待,期待西奥罗德·莱希特这个年纪轻轻便成为世界一流演员的年轻人,会给予魅影怎样的灵性和深度。昨晚之后,莱希特告诉了我答案,这个答案让我久久无法平静。”

“高高在上又低如尘埃,当世界上所有人都急于给魅影赋予音乐之神的光环,当世界上所有人都将魅影看做神出鬼没杀人如麻的魔鬼幽灵时,莱希特却只想赋予他人性。是的,那个从小畸形而被抛弃的剧院幽灵,说到底只是个人类而已,只有他看到了这一点。”

“然而当魅影变成了人,当莱希特将魅影挖掘到内心最深处,所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太过残酷可悲。这一点在影片最后不同于音乐剧的改动中得以呈现,这是所有版本的《歌剧魅影》中,最为黑暗的一幕,也是最为压抑的一幕。”

“我不知道西奥罗德·莱希特是报以怎样的心态来出演这部电影,但是他赋予魅影的全新的一切,足以让他在这一届的奥斯卡中获得一席之地。也许在今天之后,会有更多的歌舞剧被搬上大银幕,然而将人物刻画到西奥罗德·莱希特这一地步的,我想只会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