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打仗是一刀一枪的去拼,我们打仗是什么?”十四爷知道年羹尧小心眼儿发作了:“我们打仗都没伤兵,用什么金疮药啊。”

蒙古八旗不行,他们打仗虽然胜了,但是受伤的人可不少,加上十四爷对卫生的要求,这群蒙古八旗的兵丁,应该庆幸,按照之前他们的卫生状态,就算是止血了,也得感染。

现在么,好多了。

胜利了,十四爷就要给京中报捷,他这捷报来的很快。

因为康熙没在京中,他又北巡去了,北边儿气候好啊,他在草原上北巡,去热河行宫避暑,自然,这朝中的重心就在热河行宫,这就方便了很多人,犹如“老猫不在家”一样,一群耗子就闹翻了天。

京中的八爷虽然不上朝,监国的又是雍亲王,可是架不住八贝勒的心大啊!

所以他一计不成,又生了一计,那就是派人弹劾十四爷,不团结!

为什么?因为自从捷报频传,都是火器营如何如何,西北军还能捞个汤喝,蒙古八旗干瞪眼儿啊。

虽然一起出征,可是十四爷他们将蒙古八旗当辅兵使也不是个事儿。

打仗是烧钱的活儿,同时也是挣钱的活儿,青海这边的蒙古八旗本来就只有三大分支而已,人口还可以,不过因为地理位置特殊的关系,朝廷对那里的监管不是很得力,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对着十四这个恂亲王都敢阳奉阴违,更是明目张胆的送礼送女人了。

但是十四爷这样气势如虹下去,还有八爷什么事儿啊?

所以八爷的手下人去联系了一下前线的蒙古八旗,虽然人还没回来,但是蒙古八旗的态度却随着消息传了回来。

他们很不满意,恂亲王吃独食儿,一直吃独食儿,看看年羹尧那火器营的军功,再看看他们的……简直没眼看。

知道那边的情况之后,八爷这边就动手了,十几名御史,联名弹劾恂亲王和年羹尧。

因为至今为止,捷报上的确是没有蒙古八旗什么事儿。

这很不注意团结啊,蒙古八旗没有军功人家去干什么?

结果这边刚讲奏折送到御前,又有大臣站出来,也说了此事,康熙什么人啊?能不知道这是有人在里应外合,非得让十四有点什么不可。

“京中雍亲王在干什么?”康熙问身边的顾超。

“就是白天去宫中办理差事,晚上回到雍亲王府,按部就班。”顾超道:“雍亲王妃带着全家女眷去了城外的庄子上避暑了。”

“他没看折子?”康熙不太高兴了,这怎么又不关心弟弟了。

“主子,这是京中大臣发给您的折子,四爷……恐怕不会僭越。”顾超低头道:“这是直接封了折子送来的。”

康熙别看离京了,让人监国,可是折子还是要都送到他面前来的,尤其是一些大员们的折子,连监国的都不能看。

四爷这一点执行得很好,就算奏折再有诱惑力,他也不看一眼。

前太子监国的时候,会看折子,然后写陈条夹在折子里给康熙。

四爷不,他连陈条都不写,封都不打开,只是多加一层封条,送到康熙的面前。

“哼!”康熙生气了,给写了回条,甚至口气很严厉。

结果第二天,大臣们依然喋喋不休,尤其他们还是在塞外,蒙古的王公贵族在这里也很委屈,好几个蒙古王公也找康熙诉委屈,说恂亲王不讲情面,不给他们蒙古人表现勇武的机会云云。

康熙这就阴谋论了。

御史言官与高官,内外交通不说,还联合了蒙古人。

大清是跟蒙古世代友好,可也防着蒙古人,这些蒙古人还流传着元朝时期,铁木真大汗的事迹。

当年蒙古人打了多大的土地啊?

放养牧马二年都不带重复地方的!

蒙古人也是享受过万里河山的民族,而且并不比满族人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