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自打他落水之后,这公里的孩子不论在哪儿,身边就没有少过二十人的时候。

虽然他无法确定多么详细,但是一个大概的脉络他还是能捋出来的,年羹尧跟年希尧,虽然是兄弟却不是一路人。

“既然十四爷都知道了,那学生也不给他打遮掩了,我那兄长才华学识,一样没有,但是一些小聪明,小手段却很擅长。”年羹尧不知道怎么妥当的形容自己的那位同父异母的兄长:“且性格执拗,思想顽固,说白了就是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

“爷知道,他算账是一把好手。”十四阿哥印象最深刻的是,好像某个清宫剧里头说是根据史实改编而成,雍正年间,年羹尧在四川用兵,八阿哥一党在朝中搅风搅雨的使坏,雍正拿不出钱来支援前线,只好暂时服软,让年羹尧的大哥年希尧去江南筹措军费,年希尧那一把算盘打的呦!

当时虽然筹集了二十万两银子,但是对于西北来说,还是不够的,可年希尧给八阿哥一党结算的小内府的余额,却有一百多万两。

不得不说年希尧是个人才,但是个作死的人才。

年羹尧更没想到,十四爷这么厉害,他大哥的事情都知道,那他更没啥好藏着掖着的了:“大哥来信说他很快就能动一动了。”

“应该是的吧,八贝勒现在可是调去了吏部,虽然只是个小官,但是想要提几个人上来,还是可以的。”十四不知道皇阿玛是怎么想的,把八阿哥放到了吏部去历练,这个部门大权在握,可不简单了。

“那学生还要三年之后投入雍郡王府吗?”年羹尧想现在就投入进去。

“你随意。”十四阿哥道:“爷可不逼你马上就决定。”

十四阿哥这会儿真的是不着急,而年羹尧也没想明白呢,俩人聊了半天才散,年羹尧回到自己的地方,觉得此事应该慎重一些。

这个时候大朝会都叫了大起儿,太子爷精神抖擞,第一个上了奏折颂圣,然后说了康熙万寿节的事情。

太子爷侃侃而谈,实际上都是昨天十四阿哥的话,旧饭新炒。

大阿哥第二个上了奏折,同样是颂圣,然后就提起了演武的事情。

接下来是三阿哥,他倒是乖觉,还拉了五阿哥跟七阿哥给他作陪。

太子爷跟大阿哥才惊觉,自己单独出列,有些势单力薄了,而且也没有分润功劳给跟着自己的弟弟们。

他们该不会生气了吧?

果然,三阿哥之后,四阿哥就站了出来,他的提议很普通,但是也算一个亮点,他提议给一些受灾地区减免赋税,以百姓共沐圣恩。

有十二阿哥跟十三阿哥赞同此事。

八阿哥提出来的是给百岁老人赐酒肉跟绸缎,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则是赐酒肉跟布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赐酒肉和新衣,七十岁的老人赐酒肉。

得到了九阿哥跟十阿哥的支持。

其他的几个小阿哥太小了,根本没有发言权。

康熙坐在龙椅上,看着站在那里的十几个儿子,一言不发。

这么快,新的团体就成了,太子爷无情无义,大阿哥只顾自己,三阿哥沽名钓誉,老四还行,老八想要独立山头啊!

康熙看的很是清楚,朝臣们被这一手打蒙了,他们还没想到,万寿节还可以这么过?

第120章 年羹尧的婚事

但是朝臣们立刻就支持自己的主子了。

朝堂上分为好几个派系,争论不休,今天十四阿哥没来,康熙看不到心爱的儿子,有些意兴阑珊,看到十八阿哥在末尾那里打瞌睡,顿时觉得这一幕怎么这么眼熟呢?

好多年之前,十四阿哥貌似也是如此。

听说十四阿哥跟十八阿哥玩得好,十四还是个孩子心性啊。

这帮大的没有一个关心后头几个小的,几个小的也从来没有找过大的,兄弟之情怕是没多少。

尽管他们闹吵吵,最后拍板的还是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