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四福晋,德妃听说了大儿媳妇去帮忙小儿子张罗乔迁宴,在宴会上吐酸水,才知道怀孕了。

拉着四福晋的手,好一顿感慨,最后又赏赐了四福晋很多补品,说是给儿媳妇补一补身体。

连康熙知道了喜事之后,都赏赐了一些去了雍郡王府。

只是,想到十四儿子的事情,就有些唏嘘,又秘密的去找了徐御医来,老头儿却还是说没把握。

康熙也无法,只能看老天爷,给不给十四这个机会了。

十四阿哥举办过了乔迁宴,这人就放松了很多,毓庆宫那边传来消息,小李佳氏肚皮争气,生了个男孩儿!

只要能养下来,这就是康熙的皇长孙了。

大福晋三天之后也生了,同样是个男孩儿!

大阿哥激动的很,亲自去宫里报喜,得了很多赏赐。

只可惜,到底没能拔得头筹,但是大福晋生了儿子,总算是摆脱了生女的诅咒。

十四阿哥家里又忙着给各处送礼,两处送的礼物一样,都是一整套小儿的银饰,加上一点好的布料,仅此而已。

“是不是礼物薄了点?”十四阿哥自己是看着不妥的,但是大嬷嬷却摇头道:“爷,不是家里不多送,这孩子生下来,都不算什么的,要养大了才行,养大了还得能成家立业才算是个人了。”

古代孩子折损太高了,生下来不代表养的大,养大了不代表就长命百岁。

古话说得好啊,生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等孩子长大了,成亲的时候,您多给点就是了。”大嬷嬷道:“何况您还没成亲呢,礼物轻重无所谓。”

没有女主人的府邸,就是如此。

十四阿哥就放心了,但是他放心了这种事情,却发现了另外一件事情,他舅舅告诉他的,江南的曹寅,注意到贩铜是个好买卖,就拟了一份奏折,说自己也想参与此行,可以给内务府创收,但贩铜需要大笔资金,所以想从内务府借十万两银子。

康熙看过这道折子,竟然立即准奏了!

可惜,曹家办事不密,随后好几家内务府世家也闻到这里面的肉香,都来抢食,争相压价竞争。

就在十四阿哥乔迁宴前后,很多人家都借了钱,在国库借了钱,去倒腾买卖了。

曹寅又不是专业的商人,根本对付不了那么多内务府专门做生意的人家,于是贩铜逐渐亏本,他又拟写奏折,找了一个丝毫经不住推敲的借口,说自己不想干了,康熙还是当即准奏,连亏损的本钱都不追究。

其实这笔钱他还是有赚头的,只是拿来填补了康熙南巡的窟窿!

结果此事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儿。

在曹寅这个例子里,他张口就跟皇帝借钱,这是衡量内务府官商阶层的一个关键性标志。

包衣也好,投充晋商也好,能借出皇帑,就意味着他已经得到了皇室的信任,借出的皇帑越多,说明和皇室的关系越密切。

毕竟后者觉得前者确有赚钱的本事,才会大手笔掏钱投资,哪怕前者没钱都可以借给他钱。

官僚商人混到可以拿着皇帝的钱做生意的地步,才敢说自己真正成了“皇商”。

那怕不缺钱,也会借来那么几笔,这不是银子的问题了,而是面子的问题。

而这股风气很快就传染到了官场,官员们纷纷效仿,哪怕是家里富裕的,也会去户部借那么一两笔银子出来,以显摆自己跟皇帝的关系十分牢靠,可以从户部借银子出来!

这下子户部紧张了,积年欠银本就不少,再这么借下去,国库该空了。

不止是大臣们,还有皇子阿哥们也开始借钱了!

但凡是出宫建府了的皇子阿哥们,你一万两,我三万两的借,他们的皇阿玛竟然也同意了。

尤其是十四阿哥听说,九阿哥借了二十万两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