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她面前从不称朕,就仿若小时候,她一手撑伞,一手抱着蹴鞠踏雨而来,对着藏在山洞里的他展开笑颜:“曦儿,蹴鞠找到了,你别躲着了。”
他擦了擦泪水笑着奔向她,嘴里喊着:“皇姐,我好想你。”
李娇看着眼前这个尚未弱冠,穿着明黄龙袍,面露轻稚的帝皇,依稀能看见小时候那懵懂天真的影子。
她心下微叹,轻声道:“你与父皇,自然是不同的。”
只这轻淡的一句话,李曦竟展露出笑颜:“也是,在我心里,皇姐亦是不同于他人的。”说罢,他高声喊道:“来人呐。”
“奴才在。”傅公公一直守在殿门口,闻言连声应道。
“速速端来姜茶。”李曦说道。
待两人坐下,李娇关切道:“听傅公公说,近来陛下旧疾又犯,可让太医诊治过?”
“不妨事,只是近来因为朝堂之事太过劳累而已。”说到这个他面容有些愤愤然,看了看李娇犹豫着要不要说,毕竟和那人有关。
李娇今次来也是拜傅公公所托为这事而来,便道:“是因为首辅之事吧。”
“皇姐知晓?”他顿了下,心想也是,此事闹得沸沸扬扬虞京无人不知,皇姐虽常年在府邸,底下人也会告知一二。
“正是因为此事。”他皱起眉头,隐隐还有些许怒意:“顾言之怎可、怎可如此……顾老两朝元老、忠心耿耿,他、他对得起顾老吗?”
李曦越说越愤怒,伴随着轻微的咳嗽声语无伦次的指责着,想来也是十分痛心于顾言之谋逆通敌这件事。
她心中了然,虽然脱离皇室,但并不是全然不管不问,该知道的事她比任何人都清楚。
先帝在世时,后宫虽有皇后,但皇后性情温和寡言,常年礼佛并不管后宫诸事。前有乔贵妃和文淑妃从旁协助掌管后宫,乔贵妃逝后,实权皆落在文淑妃手上。
皇后身下有一子一女,皇子便是李曦,虽是嫡子但按兄弟排行实为第三;帝姬则是玉德公主李妍,李妍是皇后的养女,当年先帝看上了皇后身旁的贴身丫鬟春柳,一夜云雨后便封为春美人,谁曾想只因那一夜她便怀上了龙胎,当时羡煞众多嫔妃。然而春美人到底是个福薄的,胎儿还未足月便破了羊水,最后难产而逝。皇后与春柳原本感情就深,又因看着小帝姬长得可爱,便收为养女视如己出。
再说说李曦,自小性格胆小、寡言沉默,在学业骑射方面皆不出色,所以他虽为嫡长子,却不受先帝所喜爱。反观文淑妃所出的大皇子李昶,文武皆全,时常得太傅夸赞,先帝每每见到他便说道:“昶儿有朕少时的风范。”
宫中多为趋炎附势之人,久而久之李昶身后簇拥者甚多,在宫中反倒像是太子一般。
两年前,先帝病逝。临终前唤了首辅顾言之、翰林学士张泯和太师徐寅进殿。出来后,顾言之拿出遗诏朗声宣读:皇嫡子李曦,克承大统、继皇位。
而后洋洋洒洒的宣读众人皆没听进去,众人纷纷愕然,都以为最后先帝必然是让李昶继位的,没曾想……
朝中拥护大皇子的一众官员开口质疑,顾言之力排众议,使出铁血手腕,最后护得李曦顺利登基。彼时,新皇刚登基,朝纲不稳,外敌虎视眈眈,皆是顾言之一路辅佐至今。
对于李曦而言,顾言之是他的左膀右臂,更甚者顾言之是护他的一件宝器,李曦对他怀有感激敬重,信任至极。而如今,有人指出他手里的这件宝器正蓄势准备趁他不备狠狠反噬他,这叫他怎能不气,原本他也不愿相信,但当太师把通敌罪证和顾言之贴身玉符放到御前时,他彻底惊了,以至于引发旧疾抱恙休了多天早朝。
“陛下息怒,可否让臣瞧瞧太师呈上来的证物?”她把茶碗端起,递给他轻声道。
李曦接过茶碗,微微扯出一丝笑来:“皇姐,无需如此多礼,若无旁人敬语不必说。”
她怔了下说道:“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