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南京大屠杀

1938年1月24日凌晨,南京城一片死寂。发往上海的日本军列准备出发。一位面色凝重的西方人出现在挤满了日本兵的火车站,他的大衣里秘密缝制着8盘16毫米胶片。

这个人就是乔治·费奇。

他将胶片成功带出了南京,一到上海,费奇立马联系了英国曼彻斯特导报的记者田伯烈,他们一起找到上海柯达公司,对这些资料进行紧张的编辑,加上英文说明,最终成为时长105分钟的纪录片《南京暴行纪实》。

2月25日,费奇乘坐德国“格奈森诺”号轮船,取道香港和夏威夷,于3月14日,到达美国西部的旧金山。

在这里,他见到了陆萍萍。

陆萍萍带着男仆,假借教授带她参加学术讨论的名义,骗过了柯林斯夫妇,独自前往旧金山。他们在费奇所在酒店的大堂见了面。

“柯林斯小姐,感谢你对我们的无私援助,您的捐赠救了很多,非常多的中国人。”费奇取道上海,听了那边工作人员的汇报,对这位远在纽约的自助人充满了好奇,但是曝光日本兵兽行的使命感督促着他。

“这是我应该做的。”陆萍萍端正着姿态,双目平视,表情严肃。

这是一位具有良好教养的小姐,费奇想到。

“接下来我打算在美国各地进行演讲,播放影片,揭露一切在南京发生的事。”

“请让我协助您,我认为每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都应该为此做点什么。”费奇同意了她的要求。

陆萍萍出来的时候比较匆忙,只跟教授请了假,带了一名男仆就走了。如果要跟着费奇到处举办演讲,那么必须跟教授说明原委,然后让家里再派一名女仆,带着她的礼服,帽子,饰品等过来。在没有洗衣机的年代,洗衣服熨衣服她都没有那个技能。

此外,她还有个私心,她想让教授看到。

她的教授怀特先生,性格善良,性情耿直,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广阔的社会关系。他常常受到政府部门的雇佣,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如果看到《南京暴行纪实》,一定不会袖手旁观。这样,借着教授的名义邀请社会名流,政府高层等会更容易。

简单的会晤之后,费奇与陆萍萍分头行动。以旧金山为起点,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说,播放纪录片和照片。陆萍萍联系了一家电影发行公司,将纪录片委托给他们发行上映。

他们揭露的内容过于惊世骇俗,在社会各界引起剧烈的反应。而此时,陆萍萍的教授怀特先生抵达旧金山。她的女仆携带者晚礼服,鞋子,首饰,以及一笔钱也到了陆萍萍下榻的酒店。

晚上,费奇,陆萍萍,怀特教授一起在酒店用了餐。已经快一年了,她的胃还是中国胃。尤其是紧张的工作之后,很想吃点汤面之类易消化的食物,对牛排一点兴趣也没有。

她用面包就着粟米汤吃了点,又吃了些水果。晚餐就结束了。

两位男士也很快结束了用餐,接下来才是正题。他们准备组织策划一场慈善晚宴。晚宴的流程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题,费奇通过长老会,居然请动了一位名媛辛普森夫人作为晚宴执行人。

辛普森夫人对这种社会活动的慈善晚宴十分感兴趣,因为她早已厌倦了男男女女情情爱爱的晚宴。当他们提出晚宴的要求:悲愤,煽情,壮烈,残酷等要求后。辛普森夫人说了话。

“亲爱的女士,先生们,如果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只靠纪录片是不行的。你要知道,高傲的上层人物很难没有人种歧视,他们对太平洋另一端的屠杀很难感同身受。你们需要证明,或者说刺激他们感情(如果他们有的话)的道具。”

“你们得找到一些大屠杀之下的幸存者。”

“来美国,来这场晚宴里。剩下的,你们可以放心交给我,我会帮你们掏干他们的口袋。”

他们三人开会的目的在于,怎样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三天之内,从中国运到美国。以及,选择哪些中国人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