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决定从不那么满意的人选里挑拣一下的时候,克里斯进入了他的视野。
最开始引起他注意的,就是克里斯的装配技术。新手在第一天里没有出现什么错误,成功完成工作任务。老约翰从业三十多年,都觉得很少见。
之后他便开始观察克里斯。发现他根本不惧班森,对于班森的小动作也能应付,与其他工人关系不错。虽然是奎因引进来的,但是工作上并没有倚仗奎因获得什么特权。反而比一些不怎么开窍的工人适应的更快。
这是一个很好的人选,最大的缺点是太过年轻。不过反正离他退休还有一年,他可以用半年的时间来考验他。
新手表现的这么突出,很正常么?并不,对于没接触过的事物,克里斯虽然学习比其他人快,但并不是有什么异常的能力。他也需要时间去练习。他只不过是私下花了更多时间和精力罢了。
最快站稳的方法就是用实力说话,自从第一天起,其他工人发现他们并不会拖慢进度之后,他们对他的态度就不再那么排挤。
连续两周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之后,他们潜意识里不仅接受了他,并且认可了他的能力。最大的表现就是有些人已经不再看扁他的年龄,向他请教一些装配的细节问题。
然后他发现人工安装的弱点。大部分工人并不会计算,安装凭经验和手感。这就导致了有悟性的工人工作效率高,效果好;没什么悟性的,不仅动作慢,成车效果也不那么好。
他凭借他出色的计算能力,将安装程序标准化了。这使按照他的程序和环节来工作的工人,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要知道效率是和工资挂钩的,而没人会和钱过不去。无形中,克里斯有了不少支持者。这些人不同于班森的支持者是摄于武力,他们是真心服气克里斯的能力。所产生的社会纽带,无疑稳固很多。
老约翰想着给克里斯更多考验,而这个考验在克里斯工作九个月后,以众人都没有想到的方式,很快来临。
陆萍萍在克里斯他们踏上旅途后,又过了两周,进入了纽约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进行学习。
两周里,先是接到了克里斯的电话,他们成功入职让陆萍萍松了口气。而后又断断续续收到过克里斯的来信。
这个有些孤僻的男孩,在信里有更多话说。
汽车组装,厂区的商店,周边的电影院,工人们偶尔讲的新鲜事,包括他对汽车组装的新发现等等,像一个老朋友一样,描绘着新近的生活。偶尔会提及其他男孩,陆萍萍看到信就能想到他们的生活状态,十分鲜活。
工厂的环境并不好,没有窗户,生产废料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儿,闷热的车间,连续十二小时的工作才能休息……
但是他们在这里不用饿肚子,有钱花,他们还来不及厌倦,一切都是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陆萍萍会给他回信。写一些她生活近况,更多的是一些建议。比如学会存钱,比如分析一些管理者的心理,比如肯定克里斯装配技术的价值,并让他多做几次试验,找出最合理的位置,力度等等,尝试写一个简单的报告,递给高层。
克里斯看着信觉得很难用简单的感觉描述自己的心情。温暖,幸福;但同时又觉得淡淡的痛苦和不甘。他是个理智的人,能控制住自己。把感情约束在一定的度。
他没有按照陆萍萍的建议,立即将技术总结成报告递给高层。他现在还是无名之辈,报告递上去必然要经过工长,总工长和主技师等,如果报告真有价值,最后署名不一定会是他。
他在等待着机会,并为此做着准备。原本连他自己都以为最快也要一年以后等老约翰退休,想办法得到工长的位置。但是命运从来不按人们的计划出牌。
1938年春天(注1),通用汽车公司开除了两名参加了uaw(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的工人,以此为□□,罢工风暴开始席卷汽车制造公司。随着汽车寡头对罢工的强硬态度,uaw组织的罢工规模也越来越大,汽车寡头不理智地处理方式激起了汽车工人们的愤怒。糟糕的生产环境,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生产速度过快导致工伤却没有任何保障,枯燥苦闷的生活……以往压抑的不满统统爆发,参加罢工的工人越来越多,许多工厂开始停摆。
当然包括克里斯所在的工厂。
老约翰面临退休,只想平稳度过,一味地安抚压服工人,希望工人复工;班森一伙人是彻头彻尾的蠢货,只知道煽动工人,甚至与管理层发生武力冲突,毫无组织性。
克里斯觉得这是一次机会,不用熬资历,可以快速站到人前的机会。
罢工期间,克里斯首先与uaw交涉,由于他们厂几乎没有得力的组织者,工人罢工也是uaw统一安排的,克里斯以准备好的罢工方案轻易获得了uaw管理层的好感和信任,同意他组织他们车间的罢工,取得效果后赋予他更大的权限。
接着克里斯走访了有一定影响力却未参加罢工的工人,这类工人都是家无余钱,又急需用钱的:家里有病人,孩子太多,往年负债未偿还……克里斯除了罢工期间的补贴,又额外争取到一小笔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于是全员参与罢工。
克里斯按照平时工作的分工,将工人们分成小组,发给纸和铅笔,要求每个小组统计出大家的诉求。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汇总起来有二三十条,但是人们的愿望主要集中在薪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工作时间等几个方面。
克里斯决定拿出十条跟高层谈判,但是主攻大家都迫切希望解决的几条。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写成了报告,交给了uaw领导层。没多久,等来了领导层的决定,要求他加入此次谈判。
克里斯知道让他加入谈判,对他本人来说有利有弊。好处是绝对能让高层记住你,坏处是你站在高层的对立面。但是从下面一步步爬起来太慢了,他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很快第一次谈判就来临了,这一次克里斯一言不发,只默默观察双方你来我往,就利益问题进行博弈。uaw的杀手锏其实不多,差不多就罢工这一招,只不过这一招就足够了。逼得巨头们坐下来跟他们谈,并且看起来还会进一步妥协。
果然,第二次谈判时,之前表现的太过刺头的人都被换掉了,这说明车企高层决定,如果uaw不过分,就会答应他们的条件,为了尽快开工,做适当的牺牲。但是又不想太干脆,免得uaw狮子大开口。谈是有的谈,但是也不是那么容易。谈判开始进入拉锯战。
第三次谈判时,克里斯出手了。他不像双方的管理层那样拍桌子,他直接扔出数据。对比公司利润与工人工资涨幅,工作12小时与工作10小时的效率上的区别,还有过快生产以及不够到位的劳动保护造成的工伤,以及公司为此的支出,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部分工人因环境问题患病。很多数据连高层也没注意到过。当对方表示对数据真实性的质疑时。克里斯笑了一下。
随即这个笑容就消失了,严肃地对车企代表说道:“上市公司的利润很好查,只要有心想查。工资涨幅也不是什么机密。工作效率是因为我翻看了过去几年的车间记录,因为机械故障,停电等因素造成的工时变短,但成车数量却并不与工时有绝对的线性关系。而工伤和患病者是根据我所在的总装车间,超过2000人为基数统计出来的。”
“先生们,我们车间工人要求的五条内容,是合理的,基于公平正义和人道主义的。”克里斯扔下最后一个□□。
因为uaw代表提出的是十二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