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被罚之后的事实证明,在足够的军力优势碾压之下,按部就帮的步步完成既定的方略,还是不容易出错和较大偏差的好处。
更何况,对于具有后方遥领指挥的大本营来说,就是单独靠某个人的影响,很难做到一手遮天,或是遮蔽军前的实际情况。
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避免,当数十万人马的军权及其相关事务,集中在某个人手上,而容易发生的尾大不掉的情形。
但是一旦军前,发生了重大的错失和缺漏,也难以靠人为手段遮掩和隐瞒事实,因此,前方围堵河北军失利,而变成大败的消息传出后,
原本在军前事务上,好容易达成一致的五位使君,自然也不可避免的也出现了某种分歧和裂痕,各自向寻找援手和发力点,来减轻自身的于系和连带责任。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拿得出手的战绩,无疑是最好的筹码和底牌,结果刚刚转任北面事务的杜使君,就成了第一个被联手出局的对象,相比之下,刚刚转任南面事务的李使君,无疑是比较轻松的那个。
结果,我好像又无心中枪,牵扯到什么高层斗争里去了。
不过,这一切前提条件是,我得带着人马去把都亟道战线上,被打散五个军序造成的大口子,先给填补上再说。
不过想想,让我这个新出炉的北面讨击军,去堵东边的口子,也真是醉了。
我重新召见了来人,开门见山的列举条件道
“火炮,。我要更多的炮,”
“不管是大的小的,轻的重的,”
“不管是从神机军的编下调拨,还从水师的船上拆解下来一些,都无所谓了”。
“五千人份掷弹兵的配给,每个人头至少五个基数……”
“单独给我军具列一路粮台……以及相应的车马、夫役配额……”
“还要沿途军民并一应事务的征用权……”
“新军后锋部的优先补充,以及至少一个军序的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