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〇一二

王谢堂前 六六六爻 1688 字 8个月前

“阿兄?”桓温酣睡如初,并不见醒,当道韫进院时刚好谢渊从屋中出来。

“阿媛,阿父酒醉,吾等还是回去为好。”谢渊阻止道,丝毫没有提刚刚桓冲来府的事。

“好啊。”道韫爽快的答应并带着婢子很快离回到内宅。

谢渊的玄同院中

一杯杯酒水下肚谢渊口中却只感觉到了辛辣和苦味,世间所谓的美酒却在这里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桓冲今日所言他如何不清楚?尤其是在桓兰冲到他面前质问的时候。

“你们这些高门只知饮酒不问政事!若是荆州没了看你们如何饮酒、谈玄!”

桓兰的话还在谢渊耳边响起,若是荆州没了建康高门又当如何?谢氏又该如何?谢渊想着,又一盏苦酒下肚。他知道这些问题解释不清楚,谁都没办法解释清楚。

北伐是朝廷事,可是这次粮草不济到底是个意外还是别的原因现如今也很难说。但无论是何等原因,谢家尤其是阿父都不能过早表态,即便身在豫州的从父谢尚愿意遣送粮草到豫州,身在荆州的他们仍旧不能表态。豫州刺史襄助荆州是朝廷事,若身为桓温参军司马的谢奕出面那就是桓谢关系。

而且,从父谢尚万一不打算送粮草呢?庾家如今在朝廷势力逐渐减弱,除去琅琊王氏、太原王氏等建康高们以及吴地高门外,对外的旺族能争上一争的也只有谢氏与桓氏。桓温若北伐李势可成,威望定然有所增加。

此长便是彼消,若从父故意推脱促使此次北伐失败,必然声望大减,到那时谢家就能在权利嬗变时摄取更大的权势。谢家如今虽是高门,但追溯不过三代,比起以流民起家的郗氏好不了多少。此事关乎谢家门庭,所以无论最后结果如何阿父都选择了不理、他谢渊是阿父最年长的子嗣,自然也不能理会。

大不了就是从父不运粮、桓温战败时恼羞成怒的桓氏将在荆州的谢氏子弟全都给生吞活剥、亦或者荆州暂时失守所有在荆州的清流名士都如中原士族一般命丧胡人手下罢。

谢渊昏昏沉沉的想着,鬼使神差的从血玉瓶倒出一缕缕寒食散。

温酒确实和寒食散很配,谢渊身上的毯子滑落在地上,人却在旁边小榻上昏昏沉沉的睡着了。在梦中他又想起今日那个趾高气扬的女子,桓兰,荆州刺史桓温从女。

玄同院中第一次陷入寂静,院子里的主人却也是第一次睡的这么踏实。

荆州刺史府

“小郎君慢些!”郗超见桓冲急急忙忙跑来,上前搀扶时竟扯断了桓冲的衣袖。

“敬舆、不必等谢无奕,快拟文书发去豫州。”桓冲情急道。

“郎君关心则乱,早在三个时辰前豫州文书便已送到荆州”郗超神情闲畅道。

“原来敬舆早有打算,是冲为先生添乱了。”桓冲闻言意色失落。

原来郗超早就知道荆州刺史谢尚会帮忙,枉费他这几日还在荆州徒劳奔波。

“是郗超思虑不周,使公子受辱。”郗超谦卑致歉。

“碰壁冷遇我倒不怕,只要兄长无恙就好。”桓冲话音落下后就带着仆从回到自己住处独留郗超一人在衙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