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朝华节

朝华节送花与男子,大有鲜花寄情之意,而这寄情之花,尤以牡丹为最。

花市中卖得最好最多的也是牡丹,四月恰逢牡丹花期,各相名品争相斗艳,花开动京城,宛若倾城色。尽管这街头巷尾摆卖的其它种类的花卉也不少,可到底比不过牡丹的光彩,因这其中还有一个典故。

传闻百年前,前朝微末,新朝未立,梁帝昏庸,宠奸佞近小人,朝廷腐败,贪官横行,加上天灾不断,土匪猖獗,举国上下可谓满目疮痍,百姓艰苦,民不聊生。而那会儿,大启的开国皇帝启明帝还只是一个驻守京郊的小将军,他钟爱的发妻惠元皇后也只是京中一五品文官家的小女儿,两人自小便有婚约,感情甚笃,却因种种无奈而聚少离多。

启明帝不忍百姓疾苦,在经历一番深思熟虑后,决定顺应民意,斩杀了当时为祸一方的监军,拥兵起义,但他这一决定却祸及了亲友,为了保护惠元皇后一家,他毅然断了婚约,单方面恩断义绝,然惠元皇后亦是一意孤行,认准了他不愿改变,明面上与他断绝了关系,但私底下仍恋着他,且暗中为他筹谋。

梁帝昏庸,但底下却还是有几个能人,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义军初时还能势如破竹,可待梁帝等人回过神来,便对义军穷追猛打,几番镇压之后,义军的攻势便慢了下来,因兵器粮草不足,一度还显出了败势。彼时京城守卫森严,梁帝着人布下陷阱,意图引启明帝自投罗网,惠元皇后无意中提前得到了消息,却苦于不能告知启明帝,心急不已,幸而当时正值牡丹花季,梁帝惜花,未限制花农的进出,惠元皇后便急中生智,着人将两株牡丹送到了启明帝跟前。

一株“姚黄”,一株“魏紫”。

启明帝极默契地品出了其中的深意,聚集兵马避开了一劫,之后屡战屡胜,最终推翻了梁帝,建立新朝。其登基不久,便迎娶了惠元皇后,并钟爱其一生,成就了大启的第一个帝后佳话。牡丹传信一事也得以流传了下来,启明帝有感而发,将每年四月二十七这日定为朝华节,举国休沐一日,惠元皇后亦配合他,每年这一日,都会送他一两株牡丹以表情意,久而久之,便引得许多国人仿效,成为了一种习俗,尤其是在京城一带。

起初也只有已婚女子送花与丈夫,后来随着民风日渐开放,未婚女子于朝华节送花也鲜少着人诟病,部分开明的父母甚至鼓励女儿送花,说不准便凑成了一对好姻缘。男子们则以收花为荣,年少轻狂者更是以此为炫耀,形成了一小股攀比之风。

而到如今,朝华节送花与男子倒不一定是为了表明心迹,一些女子出于情义,亦会在这日备上几株鲜花送与父兄亲友,以表其祝福之意。自然,花的种类也不仅限于牡丹。

宋清娴这回出来便打着采买几株情义花的主意。

她爹的花自有她娘亲送,她这株大可以省下。

她哥近来醉心文学,似乎没听说有哪位红颜知己,想来今年能收到的也只有她这株了。

白晋之大哥远在边疆,路途遥远,这花也不必送。

她师父祁王背着一个为守旧爱愿孤独终生的名声,只怕也收不到花,她这当徒弟总该意思意思。

再来便是阿肃,这燕京里头思慕他的女子不在少数,可他位高权重,那些女子哪怕想送花也送不进宫里去,倘若她不出面,万一当朝皇帝在朝华节收了个空盘,这传出去到底不好听。其它的花可省,这一株必须得送。

她站在大街旁,掰着手指数着要送花的人,未曾留意自己早已与白玉兰走散了。

作者有话要说:陛下的心声:媳妇去逛花市,朕却要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