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他们家搬到了京师,容家虽重新请了先生,可是容惠也大了要准备定亲了,还要准备绣嫁妆,连张氏都不支持她读书了,这才歇了这份求学的心。
可是私下里练字却是没停过的,偶尔哥哥弟弟也会偷摸着给她从外面带时兴的字帖。
一整个晚上一问一答的,姑侄俩的关系也不像最初那样疏远了,主要是容惠声音一贯的温和软糯,无端便显得温柔。
她既能沉下心来,跟上容嫔的话,从容捧着容嫔,又不至于吹捧太过显得谄媚,倒是和了容嫔的性子。
容嫔也愿意讲一讲自己从前的事,讲一讲大皇子小时候的趣事,还有一些深宫琐事。
“大皇子从小就聪慧,约莫刚过了周岁,就会喊父皇了,喜的皇上当场就要解开身上佩的九龙佩……不过那时候皇后还没有生病,说他小孩子,为免折了福,还是先不要给如此贵重的东西为好……”
容惠安静听着,表情适时的配合着容嫔的遗憾。
“不过后来大皇子三岁进学后,师傅都夸他,皇上还是把当年的九龙佩给了他……"
九龙佩的故事就这么落幕了,合着前因后果,也算一波三折,容嫔说到最后难免扬眉吐气一番。
当初皇后再嫉恨她又如何,皇上生的皇子都留不住,而她的大皇子就是健健康康长成,还被她培养的如此优秀。
而如今的皇后,则被关在自己的宫中,眼下贵妃蹦的再厉害又如何,将来大皇子继承皇位后,她容嫔当上太后的日子就来了,这些人还不都要对着她低头。
“我在家时就听爹他们说起过姑姑,都道是从小便有贵人之相,天仙化人聪慧异常,乃是容家祖辈求来的金凤凰,后来您果然一飞冲天,还带挈了整个容家,家里哪个不以您为荣呢。”
“听说您入宫后,家里还曾来了个风水先生,还未进您曾经歇过的卧房,就跪了下去,说此处紫气冲人,必是贵人着处。后来知道您的事后,又说容家的贵女定是有来历的大福报之人,您今后的福气且大着呢。而大皇子既是姑姑所出,自然也是从小不凡,至诚至孝之人……”
容惠应场小捧了一下容嫔,话音还是柔和温婉的,这种佛见喜的话本也是乡下妇人家长里短里常带着的,只她说起来信手拈来,丝毫让人心里不着疑。
“你这孩子,嘴上怕不是抹了蜜的……我倒是不知道,家里曾经还有过这么一出。”
虽然容惠并没有多夸两句大皇子,但是那句至诚至孝倒是入了容嫔的心坎,而容惠说了风水先生一事,又暗合容嫔心境,更让她印证了自己未来可期。
不然后宫那么多女人,尊贵如皇后,不也留不住儿子吗?只有她有福气,头胎生男后,还把大皇子留住了。
姑侄俩越发亲近起来,只是嘴上容嫔说的再热切,笑容再暖和,可是她看容惠的眼神始终是冷的。
容惠本就敏感多思,对自己的处境又时时如履薄冰,嘴里的话都是心中思量过后才敢开口。
小时候容惠家里兄弟姐妹众多,母亲作为大嫂,又要管照打点一大家子的衣食起居,忙的脚底生风,家里的孩子全靠大的带小的。
大孩子本身也是孩子,便是亲姐妹兄弟也不会有多少耐心,故而这种环境下,容惠早慧,从小就近乎天生般的能敏锐的觉察出他人的眼色,遇事做一分想两分的能力。
她又长了一幅听话乖顺的样貌,说话做事有颜色,家里人人都称赞她懂事,父母兄弟不由得都多疼几分。
只她虽然乖顺,内里却不是任人揉捏的面团,堂姐妹们以为她老实好欺,可她也从没真的吃过什么亏。
眼下是容嫔非要将自己留下,可是她那样的理直气壮毫不客气,让作为她手中棋子的容惠始终对未来充满危机感。
人生而为己,前路又崎岖莫测,听话乖巧的面孔下,她总要为自己多打算一二。
“好久没说的这么痛快了,果然自己的亲侄女就是贴心,比那起子外人强了不知道多少。你今日进宫也累了,今晚好好歇下,明儿开始就学学规矩,空了陪我打打牌做做针线。”
“按说你这性子也是坐得住的,针线上该也是不错。这宫里虽说是有绣房,伺候的也算尽心,可是我这脾气啊就是爱干净,这鞋袜一类的外人做的总是不对那味儿,而你表哥也是随了我……”
夜深后,容嫔也有些疲惫了,最后再和容惠闲聊几句,捎带着也暗示了一点大皇子的习惯后就让她离开了。
待容惠走后,容嫔看着容惠面前未曾动过的那盘子精巧稀罕,香气扑鼻的茶果淡淡一笑,倒是个能端住的。
作者有话要说:啊啊啊啊也是修文多了好多内容日常祈祷仙女们多给个评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