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酒后真言

执宰大明 小黑醉酒 1786 字 8个月前

值得一提的是,卫所中的军户以家庭为服役的基本单位,一个军户之家出一正军,其余男丁为军余属正军的后备人员,一旦正军亡故或年老、逃故等项开除之后余丁应继正军替役。

如果卫所中的军户因故没有成丁应替入役,则需要到其所对应的卫所军户去清勾贴军户的成丁应役。

为了确保军户补役顺利进行明廷对军户户籍管理相当严格,明代不同的军户有不相同的军黄册,一类是由都司卫所所编写的卫所军户的户籍文册,另一类是由府州县来编写的册籍,二者各有职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各卫所编制逃军图册依据的是自己所掌握的卫所军户册籍,府州县所造军户文册则属于州县军户册籍,二者既有明显的分工,又相互联系。

众所周知,大明卫所制度的经济基础是明太祖创立的屯田制度,屯田之制由来已久,尤其是军屯,是国家缓解戍守与军费供给矛盾所采取的一种有效办法。

洪武二十五年二月,明太祖“命天下卫所军卒,自今以十之七屯种,十之三城守,务尽力开垦,以足军食”,这便是著名的“屯七守三”的则例。

明太祖初衷是好的,想要实行兵农合一的制度,在明初国家战乱不休急需军事人员物资的情况下,卫所制最大程度的调动了人员和物资,解决了明太祖手头的难题,在当时看来确实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鉴于卫所制度成功地解决了当时困扰明太祖的难题,明太祖曾自豪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为了能确保军户保持战斗力,卫所里每年都要组织军户们军事训练,虽然现在这种军事训练逐渐流于形式,但比起普通的百姓而言还是强上许多,因此很少有人感到军户所在的村庄里面闹事。

“老弟有所不知,前一段时间忠武王不是率军攻下了倭寇盘踞的小琉球岛,为了使得倭寇无法在岛上立足,朝廷发布了告示征召江浙一带的民户和军户移居小琉球岛,我们村里有人想要去小琉球岛,可是欠了一笔外债没还债主不让走,双方于是打了起来。”

瘦高个中年人闻言打了一个酒嗝,醉眼迷离地向年长货郎伸出了五个指头,“总共死了五个人,连建宁城里的行都司衙门都惊动了。”

“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会打起来?”年长货郎双目流露出惊讶的神色,不解地问了一句。

“还能怎么,是他们欺人太甚,明明朝廷的告示里说了要各地军民不得阻止那些迁移者走,如有债务可先行欠下待日后由讲武堂负责督促还债,可他们竟然不依不饶,要拿人家闺女和儿媳妇当人质,说是先付的利息,这岂不是摆明了欺负人嘛!”

这时,另外一名圆脸中年人冷笑了一声,喷着酒气接了一句,看得出来他对这件事情也显得非常愤怒。

“他们不仅抢人,还把赵老三给打了,这摆明是就是做给那些想要迁走的人看的,咱们村里有几个人不欠他们债的,要是按照他们的这种做法,又有几个人能走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