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重要线索(三更)

执宰大明 小黑醉酒 1686 字 8个月前

李云天早已经知道定海县的那些龌龊事,因此在接到龚睿和刘敏宇的上报后当即给两人写了一封回函。

回函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严惩不贷”四个字,让龚睿和刘敏宇严查定海县发生的事情,这也无形中确定了赵洋和宋松等定海县涉案人员的命运。

在龚睿和刘敏宇的汇报中,有一件事情令李云天非常感兴趣,那就是当晚为何会有众多百姓前往货场哄抢剩下的货物。

根据龚睿和刘敏宇的调查,就在倭寇袭击市舶司的前两天,定海县以及周边乡镇的村镇中就有倭寇要对市舶司货场动手的传言,并且鼓动那些百姓前去捡便宜,到货场上拿那些无法被倭寇带走的货物,反正届时可以把这一笔账算在倭寇的头上。

这使得不少想要发一笔横财的百姓事发当晚赶去了市舶司码头,那些倭寇走时果然留下了不少货物,而货场又没有人看守,因此一场哄抢无法避免。

然而,令那些哄抢者万万想不到的,他们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带来了灭顶之灾,由于倭寇袭击市舶司货场后市面上根本就无法出手被抢来的货物他们只有藏起来等风声过了再行打算,那些货物很快就成为了定海卫和定海县衙用来证明他们勾结倭寇的罪证,很多人因此掉了脑袋。

龚睿和刘敏宇开始也很好奇那些百姓为何会如此相信市面上的流言,竟然纷纷跑去市舶司的货场,后来经过两人的深入调查才知道,传出流言的人其实是当地当了倭寇的乡民。

大明下达禁海令后沿海百姓失去了最主要的谋生方式,生活本就困苦,再加上地方官吏的盘剥欺压,故而几乎每个村镇都有人跑去当倭寇,有些人甚至是居家迁往倭寇在海外的聚集地谋生。

由于那些乡民信誓旦旦的承诺和蛊惑,最终使得不少百姓动心赶去了市舶司码头哄抢货物。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市舶司是被倭寇烧的,但市舶司货场的火却是发生在百姓们哄抢货物的时候,不知道是百姓们放的还是夹杂在人群里的倭寇干的。

龚睿和刘敏宇已经派人追查那些散播流言的当了倭寇的乡民下落,可由于此次回来的乡民都是举家逃离的人,所以在当地已经没有了直系亲属,两人只能从旁系亲属那里探查消息。

因为那些旁系亲属知道的事情不多,故而龚睿和刘敏宇只知道那些乡民来自小琉球岛,应该是加入了小琉球岛上的倭寇组织。

李云天觉得有些意思,他相信袭击了宁波市舶司的倭寇主力绝对来自日本,如果小琉球岛上的倭寇也参与了话,那么其中的动机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这不仅因为小琉球岛与日本之间隔着一个琉球岛,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小琉球岛上的倭寇得不到多少货物,大头肯定会被来自日本的倭寇给占了,以倭寇的性格为何甘愿把到嘴的肥肉白白地让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