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七节 加强法家

然后视其成绩和能力,加以分配。

这个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很完善了。

更成为了被天下人所称赞的善政,好人必有好报的价值观随之立了起来。

这些被委培的学生,更是成为了刘彻这个皇帝的铁杆。

如今,儒家势大难制,为了防止儒家独尊的情况发生,刘彻只能通过政策拉偏架。

或削弱、压制,或扶持一个对手。

现在,削弱、压制的路差不多走到头了,刘彻只能祭出扶持和加强的招数。

至于,你要说这不公平,这有违中立。

那就只能说,你太天真了。

只有老百姓才追求公平和正义,而皇帝从来只做平衡。

也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

而选择法家来定向扶持的道理也很简单。

如今,唯有法家,才能承担起压制和制衡儒家的责任。

譬如墨家,到现在,算上学徒和门徒子弟和那些同情和认同墨家道路的官员,总共不过两三千而已……

儒家随便一个派系的人数,都是墨家的数倍!

至于黄老派……

那就不堪了……

除了一个稷下学宫之外,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什么清河学苑、雒阳学苑,统统是战五渣!

独有法家,这几年也开始模仿和学习儒家,广开山门,大收门徒。

特别是在北方郡国地方,法家的学苑和私塾,遍地开花,有效的制衡和压制了儒家力量的膨胀。

但是,也只是制衡和限制。

想要打压乃至于控制,几乎不可能!

旁的不说,在人数上,法家就已经输了。

没办法,刘彻只能通过调节和政策倾斜以及定向支援,来加强法家的力量了。

将郡国的力田、义士和孝子们送去法家的学苑,就是其中的一个办法。

但这样做,还是不够。

郡国的力田、义士、孝子们,一年能有多少?不过几百人而已,还不是年年都有这么多人。

所以,刘彻还得继续加强法家。

微微思考了片刻后,刘彻做出了决定。

他提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道命令,然后交给一个宦官,嘱托他:“去,交给丞相,让丞相依命而行!”

“诺!”这个宦官接过诏书,拜道。

“若是这样,法家还不能与儒家争锋,那就真的只能说是扶不起的阿斗了!”刘彻低声说道。

……………………………………

一个时辰后,丞相周亚夫接到了这道命令。

他拿在手里,看了半天,脸色狐疑不定。

周亚夫的亲信,丞相长史阳周见状,上前问道:“丞相,陛下给了您什么指示?”

周亚夫苦笑一声,将这命令交给对方,笑道:“阳长史自己看吧……“

阳周接过来一看,也是面色尴尬无比,道:“陛下可真是……”他想了许久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最终只能低头说道:“奇思妙想啊……”

这是一道命令丞相组织丞相府、廷尉、太常、少府主管人事和官吏安排的相关官员,共同拟定一个有关地方官员,向国家和上级推荐自己治下的能吏和干吏的命令。

这个命令要求各级官府,务必将自己治下的那些年纪在三十岁以下,有才干的能吏们发掘出来。

发掘了这些人才之后,各级官府应当将他们送去指定的那几个学苑,接受短期培训。

而这几个指定的学苑的名字,让周亚夫和阳周,都是哭笑不得。

茂陵学苑、太原学苑、雍都学苑……

全部都是法家的学苑……

天子的态度,已经不是赤裸裸的了。

而是明摆着,告诉周亚夫和相关的官员:朕觉得法家不够强,要加强一下……

而此事若传到外面,更是立刻会引发轩然大波。

皇帝的态度如此的显而易见,法家固然会欢欣鼓舞,但其他学派,恐怕都要在心里骂娘了。

皇帝劳资,这是在赤裸裸的偏袒和照顾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