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回去种地也比每个月挣这三瓜两枣的强。
农具厂现在,除了他和三个老工人,就剩下看大门的老王和他的狗了。
就这么点人,能叫厂子吗?
他有时候也想,要不干脆回家种地算了。
饭间,赵卫红提了提想要盖房的打算,
李老头和李婆子是没什么意见。家里这房子差不多也有二十年了,也是时候盖新房了,老二老四孝敬的钱,他们老两口手里还攒着哩,也不差那点盖房的钱。
李保国停下筷子,眼眶有些湿润,是他这个当丈夫的无能,还让老婆为盖房子,为女儿的嫁妆操心。
李梅梅看出她爸的情绪不对,连忙夹了一筷子肉片放到他碗里,“爸,你尝尝这个,我妈的厨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说着,她又不经意的提了提,某省有家私人家具厂,参加了万国博览会,老板还受到了总理的接见。
国营工厂和私人工厂,只要能按时纳税,解决工人就业问题,其实也没啥不一样的。
李保国的眼神闪了闪,“爸知道你啥意思,现在不是时候,爸还想再撑几天。”
赵卫红心里呵呵,伸筷夹了片豆腐干放女儿碗里,撑撑,有他死心的时候。
虽然还有些人看不起个体户,抱着陈腐的观念,但是在她们这个地方,经商的风气尤为浓厚,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十来岁的孩子,闲暇时间,都要拿着自己家产的,亦或者是一些山上采的干货,摆摊挣家用。
她爸恋旧,对于他工作了将近二十年的农具厂,一时半会舍不下,她能理解。
夜间的时候,李梅梅从系统买了两个香肠方子,打算明儿送给她妈,不同地方的香肠都有不同的口味和做法。
他们这地方的人,口味重,嗜辣,麻辣味的香肠还有咸香味的是比较受欢迎的。
翌日,赵卫红得了方子,喜不自胜,打算等这一批香肠制好了之后,她就用女儿给的方子再试一试。
老父老母虽然跟着大哥住,但是李爱国作为儿子,时常也会上门看看。
他以前是十里八乡数的上来的俊后生,年龄渐大以后,倒是和普通的农夫看起来无甚两样了。
佝偻着腰,背着手,一路沉默着来了他大哥家。
是李梅梅给三叔开的门,她险些没认出来,眼前老态丛生的男人,竟然是她的三叔。
不过那点错愕很快就被她掩饰过去,飞快的换上一个亲切无比的笑容,“三叔!”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明天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