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给这两人画了个大饼,上报纸这种美事,不管对于哪个年代的人来说都光荣的很,能上报纸当然好,人家农具厂不就有个同志改良了农具,上了省城的报纸嘛。他们这收破烂的,不管能不能上报纸,这两人都高兴的很,只要这两个小丫头片子不是来抢饭碗的就好。
知道这两人的顾虑,李梅梅又道,“……这是国家照顾您二位,我们两个丫头咋能抢你们的工作,再说了,这工作可是能一代一代传下去的,等到你们退休了,你们的儿女也能接班,我们两个家里都有工人,不用抢你们的工作。”
那就好,不抢饭碗一切都好说,来了两个白干活的,他们也能松快些。
李梅梅力气大,也不在乎是不是把衣服蹭脏了,每次运来那些废品,她都是一马当先的冲在前头,李三妮人细心,又不怕吃苦,按着李梅梅教的,把收来的废品都分门别类的摆放清楚,还用个小本儿一笔一笔的都记清楚。
废品收购站原来的那两人,看她们干的不错,还真就撒手不管了,一个整天挎个篮子漫山遍野的挖野菜,一个就回家带孙子。
一整个星期下来,李梅梅和李三妮一无所获也就罢了,人还晒黑了不少。
李三妮就抱怨,“小妮儿,咋在这里干了这么多天,哪里来的宝贝啊,再这么干下去我都要累死了,这每天起早贪黑的,比头牛还累呢,你说那两人也太过分了,现在连来都不来了,挖野菜的挖野菜,带孙子的带孙子,咱俩就像两个长工。”
“不来才好,他们要是来了不就多了两个人盯着咱们,昨天整理好的一堆废书里头有本线装的,那是个宝贝,你去把它找出来,咱用这个给它替换出来。”李梅梅胸有成竹的从挎包里掏出一本线装书递给李三妮。
好不容易才让那两人打消了顾虑,放心的回家偷懒去了,现在正是她们大显身手的机会。
不管是不是宝贝,先换了再说,免得夜长梦多,李三妮只狐疑的看了几眼就把那本书替换了出来,并且交给了李梅梅。
这本《鼓词》,系统检验出有二百年的历史,具有收藏价值,未来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就这么当废品给卖了多浪费。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俩又陆续发现了五百年前的保存完好的古画一张,商代的青铜酒樽一个,明朝的大钱几个。
有这样的收获已经可以说是意料之外了,尤其是那副画,后世被传的神乎其神,说是什么乃是那位大家巅峰之作,只是没有保存下来,多少人引以为憾,这样的宝贝竟然让她在废品收购站捡了便宜,真是分分钟一个亿上下啊!
“同志,就是她们!”
李梅梅才借着挎包的掩护把书放到空间里,就听到了一道熟悉的的声音,原来是郑大婶,那人带着两个“红袖章”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