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要给折红补课:“只能我给你讲讲了。”
免费的补课老师当然不能拒绝,她狠狠点头:“好啊”
只听沈明庭道:“这些载入史册的人物,都是有大事件的人,还都是与国有功之人。我幼时读史记的时候,喜欢将事件中涉及的人物列出,再一一将他们的平生按照籍贯,年龄,性别,生卒,出身,以及什么年龄做过什么事,家中和世道是否有巨变等归纳总结,最后推断出他们的性格,再回头看“大事件”中各人所做的事情,就能理解为什么会这么做了。”
他好似有些怀念:“我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他见折红有些呆,便举例说明:“你看这一段,书里说靖州将军吴成书少时英勇,曾斩获敌军数百人头,但你将书翻到中间,对,就是睦州隗少龙这里---你看,隗少龙死守睦州,以少胜多---”
折红随着沈明庭修长的手指一一看去,发现一张纸全是夸隗少龙的,给隗少龙‘臣子守国门’的精神狠狠地夸了一笔。沈明庭再将手指在纸张的最后一行划拉一下,她随之看去,只有几个并不显眼的字:“吴氏子大意失靖州。”
沈夫子开始分析:“这里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若是细细去查,会发现这个大意失靖州的吴氏子,就是吴成书。而这时是在吴成书“少时英勇”的二十年后,当年大金北下,本意想对付的是睦州,但久攻不下,正好撤兵,没想到只派了少部分兵去打的靖州却得来不废功夫。”
“这一段虽然没写出来,大意失靖州---怎么个大意也没写清,但结合《商书》里记载的吴成书看,他的一生其实并不辉煌,少时是个胖子,父母宠爱,走路还要喘气,除了那一次上报过的杀敌后,再没上过战场,我幼时就猜测,史记中说的斩获敌人首级应该是瞎报的,至于为什么瞎报了没人追究还写进了史记,回到最初看了下这位吴将军的身世,发现当时的商睿帝,是他的姐夫。”
沈明庭兴致盎然,道:“你看,就这样去看,是不是比一字一句背下更有趣些了。”
有趣不有趣折红倒是不知,只觉得先前的推测并没有错,沈明庭其人,其实内心弹幕颇多,而且这位新上岗的历史老师简直牛逼坏了,小时候竟敢质疑官方丛书!
学霸就是学霸,我等渣渣遥不可及啊。
作者有话要说:熬到两点写了个大肥章,改了前面一点,想想还是做一章发了吧晚安,明天还要早起上班-----记得加个收藏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