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明教授见过的人不少,面前这两位显然是比较优秀、又有作品的年轻人,他和胡途二人一一握手,说道:“胡途,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哪听过。我叫钱明,是一名大学老师,研究的是植物引种驯化方向的内容。”
王品秋对这个并不了解,她看了一眼胡途,很希望他能做个解释。胡途注意过这方面的内容,当即回答道:“植物引种驯化是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或观赏需要的本地植物。我其实对这些理论了解不太多,但实际操作中用过遗传学和生态学的相关原理。”
“小胡记性挺好,你也是学植物学专业的?”钱明教授兴致勃勃地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两者的关系像个螺旋,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我们研究理论的,会给实践提供指导和方向,实践出的结果又会给我们新的方向和指导,两者都很有意义。”
这位教授一开口,就给人一种渊博的感觉,因为他总能把事情说得很简洁又很透彻,给人以启发又不是咄咄逼人。
胡途挠挠头,非常实在地解释道:“其实,我不是大学生,我没考上。这只是我的兴趣,这些东西也是我养这株崖柏的时候,碰巧看到的。”
但胡途这些话太过实诚,王品秋担心这会给人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于是趁着挽他手臂的时候,在他手上拧了一下,并为胡途解释道:“其实胡途很厉害的,当初我们拿到这崖柏的时候,只是一个树根,是他把这株崖柏救活的。让植物存活下去,是一切的基础,不是么?”
钱明教授仔细看了胡途两眼,综合了刚才那些信息,他忽然露出不确定地表情,疑惑地问道:“胡途,华清的周远平教授,你认识?”他显然是想起了什么,把胡途和周教授联系了起来。
胡途有点诧异,总觉得世界太小,走哪里都能碰到认识的人。他说道:“周教授是我的老师,你怎么会知道?”
钱明教授恍然大悟,说道:“怪不得我觉得你名字耳熟呢。当时老周拿着一堆植物标本和照片给我显摆,说是一个学生给他送的礼,可把我给羡慕坏了。他提过你的名字,你的名字也挺好记,没想到今天竟然能碰到。”然后他又很疑惑,“不过你刚才为什么说不是大学生,你没考上怎么成老周的学生了?”
胡途跟平常一样,满口花花地说道:“可能因为我长得帅,运气又好,还送了礼。所以老师看我比较顺眼。”
这话让钱明教授微微蹙眉,王品秋又一次在胡途手臂上拧了一把,说道:“钱教授,其实是这么回事,da县的水库边发现了一处古代行宫的遗址您知道吧,旁边的黄河还有一条宋朝官船。”她停了一下,等钱明教授点了头,她才继续说,“其实胡途就是它们的发现者。周教授见胡途没上大学,不想他误入歧途,便收他做关门弟子,周教授可不是那种会收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