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

胆汁质与抑郁质 打簿 2668 字 8个月前

那段时间里,她宁愿遵循自己的内心,待在那间不大不小的公寓中,无论被人怎么说,只要她觉得快乐安心就好。

事实证明她是错误的,一个人无论再怎么健康,长年累月把自己关闭在一个小房间中,迟早都会闷出病,而她这种本来就生病的,只会导致病情加剧恶化。

她不该那么放任自己,尽管那时候,她只有那么做才会使自己安心,舒服。

不过此时再后悔也无用。人吧,不用太过于纠结已经发生的事情。

楼玉无念无想盯着手上的腕带,手指与腕带无意绞着,周围很是喧嚣,混着窗外的风噪,病人与家属低声争吵,还有对面老太太沧桑问道:“你没吃药啊?”

楼玉一开始没理她,直到老太太用脚顶了顶她的腿。一股心烦意乱倏地涌上心头,她蹙着眉,打算老太太再没有眼力见,她就离开这间病房。

老太太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倒没再打搅她,而是自顾自的打了个呵欠,“午睡时间到了,不陪你了姑娘,老太太这把软骨头要回去睡觉喽——徐医生!减药啊!我每次吃过你的药都特别没精神,你这是救我还是害我啊!”

徐医生一见到她,无奈的撒腿就跑。老太太忿忿不平回到床位上,拉好被子便呼噜大睡。

楼玉知道她为什么会困,因为病人吃的药都有少量的安眠作用,尤其像她们这种整日整夜失眠的抑郁症患者,一旦吃药就会进入嗜睡状态。

楼玉不甘心这样的生活状态,很快就和张疏让商量好,凡是含有安眠类的药片都改成晚上吃。

楼玉坐了一会儿,没人来找她,她乐得自在发着呆,护士姑娘进来看到她,看了看她的腕带,说:“午睡时间到了,要是不睡的话去活动室看电视吧。”

所谓的电视其实就是固定台,cctv5的一部剧,像裹脚布一样长。

楼玉没吱声,自动自发回到单间里,在床上休息片刻,须臾爬起来拿出一本书,半躺在床上观看。

她非常喜欢这种场景,室外漫天飞舞的雪花落满头,而她裹着印有麋鹿图案的薄毯躺在床上,树杈承受不起积雪的重量而咔嚓一声陷进地面,古旧质朴的书页被揭过一面又一面,伴着每秒十二米的风速将树叶吹的簌簌作响,睡到不省人事,醒来还能摸到北欧风格的玻璃杯。

床头的黑白电子钟‘滴滴’响起,提醒楼玉阅读二十分钟书籍,到时间休息。

楼玉站起身活动一下筋骨,自生病以后,她基本不再运动,万幸的是吃药没有导致身材走样,只是再也没有马甲线罢了。

昨天饭前量过体重,护士姑娘指着她上称,有那么一刻像一只猪走上电子秤,标出几斤几两后,她有点儿懵,短短一周居然重了两斤。

她的房间窗户正对着的是医院背后的雪山,那里长了许多雪松,在横风中常年屹立不倒。当初选择这个房间亦是因为有窗和景,尽管这个窗是焊死的,这个景万年不变。

冬日的暖阳丝毫没有威严感,完全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微弱的日光铺洒房间,打在人身上只起到滤镜的作用。

连日的大雪裹挟着叶子枝杈铺洒于大地,飞鸟在天际盘旋,楼玉趴在窗沿上,从这里望出去,正是一片雪地,和耸立的雪山群。

然,那双平静许久的眼眸骤然瞳孔一缩,视线集中聚焦着,努力分辨捕捉到景色中——

雪停了,雪地上却躺了个人。

看上去是一个成年人,穿着白色的羽绒服,午后阳光毫不吝啬渡在他身上,手边有一个咖啡杯,里头盛着纯白的奶,一只白绒绒的猫咪探头露出粉色的小舌头,小啜着。

他的肤色很白,倘若不是他黑到极致的头发和黑色军勾鞋,他整个人就像与天地相契合。

作者有话要说:猫是流浪猫,奶是新鲜羊奶。

ps:这一章大部分内容取自原来《少年》的章节,作为剧情过度。

国内精神病院大多都是封闭式管理,现在应该很少有开放区了,大多数人看病都是门诊,实在需要住院也是在市医院。

现在简单介绍一下清河院↓

1.首先活动室分好几个,一个是开放大区,其他是在隔离区,一栋楼一个,但设施比起开放区要简陋很多。

2.开放区包括:活动室、儿童少年区(未成年/不分男女/住院在副楼),老年病区(不分男女/住院在副楼),抑郁科(情绪病,譬如躁郁症偏抑郁等/共住主楼),主楼住院区分男女病区,但开放区活动室(主楼一层)是所有病人共用。

3.隔离区是分成几栋楼,门都是各自锁着的,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伴随躁狂有危害倾向都在这里。

4.

主楼2、3、4、5层是抑郁科等没有危害倾向病人居住的地方,6、7、8层是治疗的地方,需要护士带上去,这三层门都是24小时锁着的,2345层白天开放,晚上到睡觉时间就会锁起来。

5.

其他:没有门诊部,一般是以警方或司法鉴定科或市中心医院转院。住院部看234条。

/

暂时没想起来其他需要补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