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沈嫣记的一模一样。
四月接近尾声,城北的一个叫花子突发高热昏迷。没两日,有同他接触过的人也都出了同样的症状。送去医馆经过诊查,初判定是疫症,当即上报到官府。
此事非同小可,沈天元极为重视,连夜写了奏折,并召集青州所有的医者药商群策群力,共抗疫情。
只有沈嫣知道,做这些是毫无用处的,这瘟疫还会不断扩散,殃及全城,持续数月,死了许多人,一直到那个琉球大夫出现才开始消停。只是那时整座青州城元气大伤,朝廷极是不满,虽未降罪,却给皇帝落下一个治疫不力坏印象,沈天元为此唉声叹气了好长一段时间。
可这一世完全不同,治疫的方子就在她的手上,再加上薛斌从闽城带来的药材,她有足够的信心让青州的老百姓躲过这场浩劫。
只是她不懂医术,更没钻研过药理,忽然拿出这个方子,势必会引起父亲的怀疑。
这时候想要救人,只能让其他人上场。
为了抗疫,沈天元已经好几日没有回府,吃住都在衙门,与城中最好的几位大夫一起没日没夜翻药典查医书。几日下来却毫无进展。这时候衙门外来了一个年轻人,自称手里有祖传秘方可以对抗疫症。
这人虽来路不明,但是如今也只得死马当作活马医,沈天元让人将那方子拿去研究。几个大夫看过以后个个都若醍醐灌顶,直呼妙哉。
沈天元这下放心了,立马下令照方炮制,却被告知缺了几味南方药材。这时候又听闻城外驿站有南方药商投宿,恰恰带了几箱那方子里提及的药材。
那年轻人就是薛斌,照着沈嫣的交待,将方子呈送。城外的药商自然也是他找人扮的。
一切就位,照着方子制出了药丸拿去给病患服下,果真见好。
沈天元当即命人大量炮制,制成了白丸发放给染病的百姓,又撒了同等成分的药粉在水井中防患未然。
而这时青州城中出现疫症的才不过十余人。
青州躲过一劫,临近的几个城也相继爆出疫情,听说了青州治疫神速,都来取经问药。拿了药方回去皆是药到病除,遏制了疫情。一时青州白丸名声大噪,沈天元的贤名也远播万里,上传天听,永昌皇帝龙颜大悦,亲自写了褒奖的圣旨连同厚赏一起快马送至沈府。
一切都照着沈嫣的预料进展顺利,她为了城中百姓免受瘟疫祸害而高兴,也为了父亲治疫有功而高兴,更高兴的还在于这件事让她看到了希望,信心倍增。她虽只有微薄之力,却能改变一些既定的走势。她既能救下青州城里百姓的命,那救下自己的家人性命也不是什么没可能的事。
只可惜,这高兴还没持续两日,她很快便要笑不出来了。
不为别的,只因家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上一回她撂了狠话,发誓此生再也不见的洛天佑。
这一回洛天佑可不是不请自来,也不再是神出鬼没,而是堂而皇之地从沈家的大门走进来的!
非但如此,此人更被沈天元奉为座上宾,摆了宴席,还让沈家的几个孩子都往前头去见贵客。
芬儿从前院赶回来通风报信时,沈嫣吓得脸都绿了。
“老爷今儿去了邻县体察疫情,那儿疫情严重,灾民不少。有人趁乱生事,引发了暴|动。老爷是微服去的,没带几个护卫,好在这洛公子身手了得,不但救了老爷,还一人制服了几个歹人,统统绑了送去当地衙门。”
芬儿将打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给主子听。
乍一听,仿佛是一桩行侠仗义的佳话。
然而在沈嫣看来,只觉得蹊跷。
灾民暴|乱这件事她是早就知道的,因为结果是有惊无险,为了不引起怀疑,所以她并未提醒父亲。
可上一世,绝对没有什么锦衣卫来出手相助,父亲也并未款待过谁,还请到家中来的!
这一世,她事事料到,样样算准,可唯独这个锦衣卫,行事皆在她意料之外,与上一世有许多的不同。
她想不出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但是她却能想到这洛天佑调查金铃,调查太傅府,兴许都已经开始着手调查沈家,断然没有那么凑巧就刚好救了她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