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寻人遇小郎·面线糊与马蹄酥

顾芷只得拉了杜棠的手继续走街串巷打听。

又是一个时辰,日头已至半空,顾芷和杜棠筋疲力尽、口干舌燥地坐回脚店的大桌旁。

“阿芷,反正我们已经确定了不外乎是那几条街,下次再来寻就是了,”杜棠见顾芷神色不好,忙安慰道,“累坏了身子可不好了,再说时辰……”忽然意识到不能乱说,忙掩住了口。

“嗯,”顾芷点点头,“我知道。”说着只听“咕噜”一声。

顾芷一抬头,就对上杜棠有些羞红的脸。

顾芷也笑了,抬手指向脚店挂着的流水牌,“饿了吧,我也饿了,我们吃点东西垫垫饥罢,回去也要力气呢。”

杜棠本想推辞,却也是结结实实饿了,低下了头默认。

“两碗面线糊,”顾芷就向柜台里的老板娘喊道,“十文一碗的,再加一碟煮丸实。”

“诶,”包着绣花发巾的妇人清脆应了一声,麻利地从柜台后取碗舀汤,“四十文钱”,将两只粗瓷却并无缺口的灰粉胎浅碗稳稳放到桌子上,禁不住笑问道,“两位小……郎君是要找什么人?忙了一下午了。”

这做买卖的果然好眼力,在人进进出出的坊间,还能清楚得记得每一位客人的长相。

“小郎君好眼力,我那家正是从南边过来京都讨生的,这个马蹄酥,也是我们那特色的名点心,配这面线糊食之才算正宗哩。”老板娘便殷勤笑起来,又指着那一同端上来的一碟糕点道。

这面线糊是清汤下细如发丝的面线慢煮,再调入木薯粉与各色配料,所以色泽澄清却又浓稠如糊。但看这浅浅的碗里,冒着热气、带着一丝凝滞的透明浅色清汤无一点油花,纷纷的面线仿佛溶进了汤里似的,只能看到一缕一缕微微的白。除此之外还可以加许多配料,顾芷点的这十文钱的一碗里,豆腐、蛋花、鸭血、猪肝、蕹菜,皆切作细丝,上面满撒红皮花生和翠绿的芫荽。

汤上来,顾芷便先取了汤匙,舀了一勺汤来饮。果然是鸡汤吊出来的底子,因而格外有一股醇香,应还添了鲜鱼,也不知用的什么方法,故而别有一丝甘甜的鲜味,与京都风味殊异。看似浓浓一碗,入口汤质却稠而不黏,一点也不油腻粘口,反而十分清淡。

汤里的材料想必是做了改良,鱼用的是本地的河水活鱼而非当地的海鱼干货,因此无半点腥气,迎合了京都的口味。各样食材的味道层次分明地在舌上释放开,又融为一体,猪肝软糯、鸭血滑溜、蛋丝细嫩、花生香脆、豆腐柔韧、蕹菜清爽,暖融融地滑进喉咙里,最后才品出那一点软糯柔韧的质感。

就着一块马蹄酥,小小一个如马蹄的样子,层层的蜜面顶酥,却是清甜的口味,炸得金菊色,外脆内松,还隐隐有一丝酸桔的香气,就在面线碗上吃,掉得满碗的脆壳,拌一拌,又是一种风味。

还有那一碟煮丸实,猪肉丸、猪肚丸、鱼肉丸、鸭子丸、炸面丸子、年糕、粉丝素丸子、豆腐泡、千张包、白菜卷、萝卜块、肺块,却并非是圆溜溜的丸子这么呈上来,竟是各样都切成了筷子头粗的丝,浇了一勺汤,撒上葱花芝麻,沾秋油醋辣子吃,看着便赏心悦目,入口丸实丝弹牙劲道,更无筋头巴脑,还加了香料,虽是小本生意,却不可谓不精细。

用了半碗面线糊,半下午的疲惫都少了不少。

顾芷脑袋里转过回去做个鲜汤煮鱼圆的打算,就叫了一声“大娘”,含笑点头,将方才说过无数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老板娘果然皱了皱眉,“我倒未曾听说过咱们这有这般人,”说着看向顾芷两人,语气温和道,“你们只有这一个名号便来寻人,可是有什么急事?”

顾芷想着,对于她们这些外来人,“当地人”恐怕都不尽相信的,恐怕不会全说实话,斟酌了斟酌,便开口道,“是我家郎主苏大人,要请隐岫先生,苏夫人她……”说着,杜棠已机灵配合着做出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

顾芷方才饮汤的样子落在脚店老板娘眼里就暗地赞了一声好规矩,面上倒没显现什么,却也跟着长叹了一声,“我确实不清楚有没有这个郎中。我这儿还是女客多,那边过两条巷子有家茶坊,那里人更多些,你们或许能打听道。”说着见顾芷她们露出为难的神色,又道,“这有什么,不敢去便给两个钱,差个小郎去问就行了。”

顾芷连声向那老板娘道谢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