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陆

哒地一声阖上剑匣,他道:“宝剑应当赠英雄。白白放在我这反倒埋没了它。”

曾九与他相识至今,还未曾见他用过武功,便笑道:“向教主,适才辛散人又将你没口子的夸了一通,可我究竟也不知你武功如何。不知你肯不肯赏脸与我切磋一番?”

向经纶极少驳她面子,眼下欲要说甚么却忍不住咳了几声。便又想起桌上药汤,端起来一饮而尽,才微笑道:“唉,你还是饶了我罢。我虽自幼习武,却不是出于喜爱。实乃这世上有许多事,有时不得不以武功来解决。我与你之间,切磋武斗还是能免则免罢。”

说话间,门外帘子一挑,跨进一个黄袍黑靴的汉子,正是巨木旗副掌旗使严乐生。

向经纶见他来得快,微一诧异,便知他只怕是正巧赶来,便笑道:“严大哥来得正好。我正有事,要请你往南边去一趟。”

严乐生拱手道:“教主请说,属下但凭吩咐。”

向经纶便将剑匣向身前微微一推,又从信堆最上拾起一封,道:“劳烦你将此信此剑,一并送往江西上饶,交给带湖一畔的一位稼轩先生。”

严乐生道:“属下遵命!”竟也未仔细打听稼轩是谁人,又在带湖哪里,仿佛只要向经纶吩咐了,便必能办到一般。末了又从怀里取出一封信来,道:“济南府分坛传来的新消息,请教主过目。”便自退下。

向经纶接过,撕开信封一目十行,看罢默默无语。

半晌,他道:“王重阳此人不凡,却无奈蚍蜉不能撼树。目下义军已教金人给全歼了。”

曾九听又是个坏消息,不由厌烦,便忽而伸出柔荑握住他手掌。

向经纶蓦然回过神来,便听她道:“好啦。如今这世道,坏消息听一整天都不必重样儿。”她凝注着他,嫣然微笑道,“我们去下棋罢。”

向经纶望着她,忽而发觉今日她竟很温柔。她往日也不是不温柔,只是同今日不大一样。

前后一想的刹那,心中竟忽有触动。

曾九亦望着他面容。在一瞬间,她仿佛感觉他有甚么话要说。

但他末了只自然而然的回握住她手掌,笑道:“你说得很是。世事再如何繁杂,芸芸众生如你我,这般下下棋的时间还应当是有的。”

作者有话要说:1辛弃疾所作。

稍微解释一哈子。

辛弃疾这个大佬很有军事才能,一生梦想就是带兵伐金,收复中原。朝廷虽然看重他才华,派他到各地去当官办事,但其时朝野上下偏安,主和派一直阻挠不同意打仗,他的官当得是非常煎熬痛苦。

就算归隐很久之后,他因为看到一丝带兵出征的希望,曾以六十四岁高龄出山,但最后还是落空了。此后再没做过官,直到死为止。

所以说他这心愿一生也没有实现。

本词即是他四十二岁时,因被弹劾而罢职,壮志未酬即不得不归隐上饶,途径双溪楼登高望远,感慨不能自胜而作。

向经纶和他并不认识,两者阵营不大相同,但是因为境遇相似,心志相同,他便暗自将辛弃疾引为知己,一直多有关注。

辛弃疾诗中提及斗牛光焰,是一个典故。指龙泉、太阿两剑被深埋地下,但夜里却能看到埋剑之处放出紫光。故而用来代指意图收复失土的英雄义士们,也用以自比,意为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就像宝剑紫光一般,就算深埋地下,也会冲天而放,不可屈折掩盖。

故而向经纶以宝剑相赠。

-------

天噜噜,感觉这一整章都不咋苏的说。但是想写嘻嘻。

让王重阳出来露个脸,此时他正好抗金失败,一怒之下跑到活死人墓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