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入山

断龙渊 流玉斋 1786 字 9个月前

待烟花燃尽,房中早已没了桑丘的踪影。只千寻仍望着远处天际,不知在想什么。

后一日清晨,回春堂众人早早上路。同行的有十余名身强力壮的伙计,于掌柜带队坐了头车,鲁永和阿铁跟着,周枫依旧骑马走在李随豫车外。行车至松客门后,改为步行,随行辎重由伙计背负。

守山的弟子倒也客气,引着众人行了一段,就见萧宁渊迎面走来。李随豫与他寒暄过后,众人跟着他穿过飞廊,绕到临风殿西北处的天堑峡谷,山巅间仅靠一座吊桥相连,眼前便是云梦崖。

崖上岩石如削,矗立云端,松柏稀疏。萧宁渊遥指崖端一片碎石参差的七星洞,郑重道:“此处便是师门禁地,师祖天门道人长眠之所,就算是本门弟子也只能止步于此。一会儿我们绕到崖后,不会通过那里。只是还望各位噤声,以免惊扰先人。”众人颔首,不再言语。

吊桥两端皆有天门弟子把守,背负双剑,气息绵长沉稳,想来功力不弱。过桥时,千寻走在最后,望向七星洞,只觉洞口附近的山岩阴处隐有人的气息,交错的尖石形成了小片的石林横亘在洞前,看着像是天然形成的石柱,其占位却隐含奇门遁甲之术。

她还记得白谡曾说,天门道人在世时,成就了武林的一代神话。其人师承不详,却是武学奇才,成名技碧霄和云影,一为剑法,一为身法,皆自悟所得。少年时交游广阔,豪气干云,与江湖各大门派皆有往来,却很少在派系争斗中露面,更与武林世家敬亭山庄私交甚笃。三十岁时已名声大噪,建立天门派,却无人知他为何就此遁入空门,自称天门道人。他一生活了一百零四岁,七十岁时将掌门之位传于弟子洛沉之,此后云游四方,于二十年前诡道之祸中重出江湖,祸端终结半年后在云梦崖逝世。

然而,天门道人留世的神话中,最得后世传颂的,便是他爱剑如痴的性子。他一生收集名剑无数,更有十把绝世之剑。湛泸、龙渊、承影、燕支、太康、棠溪、玉柄、轻吕、流星、惊鲵,每一把剑都有非同寻常的来历和曲折坎坷的故事。其中,以仁德之剑著称的湛卢最得他的喜爱,引为佩剑,终日不离身。而嗜剑如他,却又不吝赠剑。江湖后起之秀得他青睐者,他便以品格相类之剑相赠,即使是位列十绝,也慷慨出手。是以他寿终之时,只留下了五把绝世名剑,被天门派供奉于剑祠,每五年一次大祭,邀武林各派人士观礼。

赠剑的故事在武林中有不少说法,即使是在茶馆酒楼,也偶尔能听上一段,从他赠给弟子洛沉之的燕支,到赠给武威将军韩云起的龙渊,再如他于深山中赠剑无名氏的故事。因为说法太多,可印证的却只有十之一二。几十年过去后,不少名剑已经失落。与剑相伴的侠义传说,却愈发带上了传奇的色彩,直到二十年前,仍有少年人做着邂逅天门道人,相谈甚欢,得赠名剑的江湖梦。

只是,当千寻看着七星洞时,却没有多少江湖神话近在眼前的实在感。口口相传的故事一旦经历了时空的涤荡,多少都会带上想象的色彩。传说只能当故事听,只有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才是最美好的。

想到这里,她忽就失了兴致,快步跟上众人。

崖后有条清幽的小道,青苔遍生,通向连绵纵深的山脉,远远的,似能看见高耸入云的雪山。萧宁渊带着众人走了一段,拿出一卷羊皮交给于掌柜,说道:“此处常年无人至,只有五十年前师祖在后山览胜,让人绘过一份地图。昨日我连夜誊抄了一份。只是师祖入山不深,各位要去的灵鹫谷不在图上,恐怕还要各位自己费心了。”

于掌柜接过地图道谢连连,与萧宁渊约定十日后在图上的鬼谷栈道汇合,再由萧宁渊带出云梦崖。此后众人继续前行。

千寻没想到的是,李随豫竟然也同众人继续入山。昨夜说要将他抵押给天门派自然是戏言,只是行山采药毕竟是苦活,稍有不慎便有坠崖落山之险,他堂堂药行的少东家虽不用亲自攀岩,却更无必要跟着进山奔波。她心中疑惑,却并未开口相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