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乞巧之前,宫里传旨于长公主府,太皇太后命黛玉进宫“陪着说说话”。Du00.coM
传旨的宫人还告知柔兰公主,太皇太后命林县主将一件东西带入皇宫——黛玉很是好奇,却只拿到了个看似普通的青石盒子,没封蜡也没上锁,柔兰公主只是微笑着嘱咐两句:“带进宫便是,千万别偷看。”
黛玉乖巧地点头,接过盒子才发觉手里凉丝丝的,原来盒子上嵌了一块不小的冰玉石,是那种沁透心脾的冰凉,正在夏天,抱着挺舒服。
柔兰公主对侄女儿眨眨眼睛:“别紧压在身上,小心凉着肚子。”
黛玉乖巧地点头,捧着盒子上马车进宫,又经历了一番折腾人的过宫门换轿子,总算到了宁康宫,就见太皇太后萧氏倚在榻上,旁有两个宫女打扇,皆肃穆庄严,听不见一声异动。
黛玉跪拜后便被赐了坐,萧氏命人将冰盆端来,放在黛玉身侧:“哀家老了,对冷热觉不出什么,不过你们小姑娘都娇嫩。若觉得不适就说,别委屈了自己。”
“谢太皇太后体恤。”
萧氏点了点头,看向被宫人捧着的青石盒子,又瞧了瞧黛玉的脸:带着丝嫣红的霞色,应该是赶路赶久了,热的。
萧氏命人将盒子捧过来,摸了一手的冰凉,不由摇头:“兰儿那丫头,也调皮得紧。”又看向黛玉,“你知道哀家让你带了什么?”
黛玉摇头,一双明眸清澈如水:“臣女不知。”
萧氏打开盒子,从里头取了本册子出来,稍稍翻了几页,又笑道:“你应该还记得,绿蓁去找兰儿,求她帮忙寻个夫婿。兰儿果然心实,找了不少适龄的男孩儿,记得都挺详细。”
就是云绿蓁看不着这册子了,竟敢拔簪子把长兄、世子给捅了,禁足三月好歹是放了出来,但谁都不再乐意沾她的婚事,横竖还有个醉生梦死的忠顺王呢,往俗了说,那是隔房的,他们不便插手。
黛玉一边点头,一边奇怪地想着,太皇太后为什么要她把这本记录京城各家未婚男子的册子带进宫里?
萧氏观察着黛玉,只见这小姑娘带着丝想不透的小纠结,却并无什么惊疑或是防备,心中不由更觉满意:宫里进女人,怕缺心眼儿,但更怕多心。身为太子妃,可不能天天草木皆兵的跟鹌鹑一样,只顾怀疑猜忌;说女子端庄大气,是指端住了自己的心思,别只顾着磋磨丈夫。
萧氏又翻了几页册子,这才解释道:“反正兰儿做得仔细,哀家就捡了现成的便宜,你也知道,京里几个小县主都差不多到了成婚的年纪,也该相看些了。”
黛玉听叔叔与哥哥提过,西宁王谋逆案还引发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后果:赶着进京看太子的几个王府,就是忠顺亲王府和东南两个郡王府,都不再满足于混个脸熟,非要看太子大婚,甚至想留上一整年将公主大婚也瞧了呢!
西宁王为开国四王之一,竟就给这么抄了,难免让人觉着齿寒,东平王府和南安王府都不愿这时候离京——别给人看成是心虚、夹着尾巴逃跑啊!因此都上折子请再留京一阵子,朝廷也没什么迁怒之意,因此继续给养在驿馆里,也算是施恩了。
当然,京城人杰地灵,几个小县主也都到了年纪,若能趁机嫁入京中,不是更显出隆重?
黛玉很快想了明白,又看太皇太后饶有兴趣地翻着手里的册子,心里却是又一番偷笑。留京的县主,除了异姓王府那几个,还有个英姿飒爽、俊秀非凡的,蓝宜茜姑娘呢!太皇太后与镇国公一脉一向亲厚,肯定也想借机给蓝姑娘挑个好的——噗,真想知道什么样神通广大的才能降住蓝姑娘,或者说可怜兮兮地被蓝姑娘降住呢!
萧氏见这小姑娘笑意盈盈的,估摸着她是猜着了,便直接道:“过几日宫里开乞巧宴,你与大公主皆留意些,再往细里摸摸那几个小县主的性子,回来与哀家说道说道。”
既然是想施恩,那便诚心做几桩好媒,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牵了恶亲搅得家宅不宁,那还不让一个个的都焦头烂额,谁还有心思给朝廷好好办差。
黛玉却有些惊讶,这……交给她?虽说指了婚,可她现在还不是皇家的儿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