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宜茜依旧跟只小松鼠似的,可这次是忧心忡忡的小松鼠——手里一把儿松子,掰的芯儿壳儿碎得一片一片的。
黛玉看着她胖乎乎的脸蛋儿,忽然有了一个想法:蓝姑娘性子豪爽,不通诗词歌赋,可是……或许可以!
思及此,手腕转的更快,笔锋下娟秀的小字甚至带了些飘逸之感。终于,恰恰赶在细蕊香燃尽时,完成了两篇五绝——一篇摊在自己面前的细木小几上,一篇悄悄塞给了蓝宜茜。
斗诗可是有规矩的,众人的“作业”皆要被封起姓名,重抄一份,交给女师傅评阅。待评出胜负之后,方能展卷阅名。
女师傅接过抄卷,都眼前一亮,似是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些小姑娘能写的如此出色——可终归得评出个一二三等,终归……拆了卷之后,围观的众人脸上皆添了些郁色,看卷不语:
咏牡丹:甄华莲
千春归何处?拂晓谒芳魂。
时妆堪国色,天香白月昏。
咏牡丹:林黛玉
新露沏清魄,古洛赋王魂。
冰心难笔墨,掷卷又晨昏。
咏牡丹:薛宝钗
花期二十日,不为赋留魂。
瞬华瘦百色,婷婷向黄昏。
咏牡丹:史湘云
姗姗东风后,自衔春帝魂。
情烈万斛火,零香醉红昏。
周围早围了一圈儿,懂诗词的又何止女师傅?弄月即使不怎么会写,但品鉴不成问题。一一看过众人,目光最终落在端端正正的宝钗身上,目光颇有些探寻之意:“深入浅出,简简单单便以立意高出,颇得香山辞赋之精髓啊!”
“这诗立意是好,可惜就是过于清冷了,年纪轻轻一个小姑娘……”女师傅们的慨叹中也带了些怜惜——明明也是个才华横溢的大家闺秀,偏偏摊上家道中落,还有那般如雪上加霜的兄长。
不仅她们,周围一些命妇、小姐看向宝钗的眼神也有了些变化,至少不再是单纯的鄙夷……可是,无论众人说什么,宝钗皆是沉默不语,安安静静的,端庄得让任何人都说不出话来。
今日无疑以宝钗这首为魁,而剩下的,黛玉与湘云之作均有所长,可甄华莲那首,真真是落了俗套。
弄月真想扶额,她真是有意想帮甄华莲避开那些空虚繁华的应制之语,才故意限了那般的韵脚,之后又点了牡丹为题,纯粹是想见识些新作——哪能想到黛玉她们皆另辟蹊径绕过去了,偏偏就是甄华莲没挣开这套子?
落了俗套也不能不评,眼看着今日太傅千金的颜面便要被扫落在地,甄华莲的脸儿再次涨红,手指掐得死紧,看得黛玉都心惊肉跳,替她觉得疼——赶紧给蓝宜茜使眼色儿,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