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李承(下)

何家天下 苏唐 3612 字 8个月前

“不错。”高廷芳微微一笑,这才再次问道,“未知松山先生如今是否相信我,是否觉得我有资格推介你?”

李承苦笑一声,第一次觉得自己之前输得不冤枉,毕竟,满京城被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又何止他一个?就在之前,他还认为此人正在刑部天牢中!他点了点头,很爽快地说道:“皇上之前给予南平王世子的礼遇简直前所未有,而人明明应该在刑部天牢,却还身在孟将军掌管的翊卫府,更是表明了皇上的态度。外间全都说南平王世子秀逸清朗,风仪无双,正合了你如今的样子,我当然信得过。可是……”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沉声说道:“可是,皇上如今虽武有郭大将军和孟将军,文有刑部薛老尚书和鸿胪卿周大人这样的臂助,可比起纪家和韦家之前的苦心经营,仍然称不上什么优势。”

“不错。”高廷芳欣然点了点头,随即微微一笑道,“然则纪韦两家虽势大,韦泰不过仗着外戚,不值一提。而纪家有自立之心,可若真的以四州之地处于吴国和大唐包夹之中,能有多大腾挪空间?你应该听说了吧,皇上有意让大将军郭涛节制归德等三镇。相比纪飞宇和韦泰,他才是真正的名将。”

李承知道高廷芳所言确实不差。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一字一句地说道:“皇上用郭大将军,固然很有魄力,但纪飞宇也并非俗手。我在武宁进奏院虽不算什么机要之人,接触不到机密,只管根据日期归档,所以各种格式的公文往来日期,我是最熟悉的,旁人却很少注意这一点。连日来自徐州的快马急报,比往日要多,其中多有纪飞宇本人亲笔的文书,按照一直以来的路程和时间算,不少公文的日期都有微妙差别。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这几年都不曾到东都朝贺正旦的纪飞宇,恐怕已经悄悄来了。”

“你说什么!”

这一次,快步冲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姜明。自从昨天高廷芳判断出韦钰可能去了徐州刺纪,他就整个人都陷入了难以名状的忧惧之中,因此根本按捺不住。可正当他要张口质问李承纪飞宇的行踪时,洛阳和疏影两个人却匆匆冲了出来,可相比他们的拦阻,更有效的却是追出来的杜至一声厉喝。

“姜明,你给我闭嘴。世子面前,哪有你问话的份?”

尽管这破锣似的声音和真正的孟怀赢相差很大,可姜明还是打了个激灵,疾步退回了高廷芳身边垂手而立,却是再也不肯回房。他都尚且如此,洛阳和疏影就更加理直气壮地往高廷芳身边一站,闹得杜至这个冒牌货回去也不是,呆着也不是,只能暗骂这三个坑货。

李承却只是小小惊讶了片刻。刚刚已经领教了高廷芳锐利的词锋和精准的判断,他既然已经抛出了如今掌握的唯一筹码,也就决定彻底一搏。

“没错,我说的就是,纪飞宇很可能正在东都附近,也许是城内,也许是城外,而且武宁进奏院从上至下,全都不知情!”

“有道是,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高廷芳说话的语调越发缓慢,可无论是在隔壁的四个人,还是在眼前的李承听来,全都仿佛觉得有几分铿锵之音。

“松山先生如果是在武宁进奏院中担当重任,又或者享有尊荣,那么这栖身之所看上去确实相当不错,可据称你到东都第一年就大病一场,接下来两年中在进奏院中几乎像是隐形人,同僚换了一茬又一茬,对你这个前辈不但没有尊敬,反而全都对你视若无物,不要说最好风骨的名士,就是山野隐逸,也绝对受不了这样的屈辱,可你却硬生生隐忍下来了。如果说,不是所图甚大,那么,难不成是你重重得罪了武宁节度使纪大帅?”

李承再次感觉到整个人为之绷紧了。他用难掩惊讶的目光审视着高廷芳,再也保持不住闲适自如的坐姿,说话也显得生硬了许多:“元先生是孟将军的谋主,莫非平日对主将也是这样咄咄逼人的?都说孟将军为人横蛮,却不想有这样的容人雅量!”

“孟将军粗豪豁达,所以不免很纵容我。至于我出谋划策,孟将军倒也能言听计从。”高廷芳丝毫不以为忤,却是饶有兴致地说道,“松山先生是三年前到东都来的,而三年前,也是武宁节度使纪大帅把幼子纪云霄送到东都来的时候,我倒是很好奇,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关联?松山先生是徐州名士,哪怕曾经一度隐居云龙山,可你出身徐州本地世家,姻亲遍布徐州,想来有的时候,纵使含屈忍辱,却也比破家灭门来得强。”

“你给我住口!”

李承终于拍案而起,脸上露出了森然怒色。尽管他已经听到里间似乎有动静,但此时此刻他完全不打算再忍,竟是怒发冲冠:“你懂什么,朝廷都尚且奈何不了武宁四州,更何况是徐州本地需要仰仗纪飞宇鼻息的世家?我确实因为得罪了纪飞宇,不得不在武宁进奏院给他奔走打杂,这答案你满意了吗?纪飞宇一面用本地士人,一面却又大力拔擢外地前来投奔的那些寒微之士作为制衡,可他只看到自己兵强马壮,却没理会长子次子都快打破头了!”

面对气得发抖的李承,高廷芳也终于缓缓站起身来,却是深深躬身道:“冒犯之处还请松山先生见谅,多谢为我解惑。”

“你……是在诈我?”李承悚然而惊。他活了大半辈子,竟然被一个年岁差不多可以当自己儿子的年轻人套去了话,他确实是因为不想掺和纪家的兄弟阋墙,于是反而得罪了纪家大公子和二公子,被他们进谗言,纪飞宇这才把他发配到了东都!刚刚对方说的所有话都只不过是臆测,并不是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而他却因为三年来郁积的苦闷不甘,迸发出了燎原怒火,竟是让对方补全了事实。

想到这一点,李承缓缓坐下,却是冷冰冰地说:“元先生果然不愧是孟将军的谋主,慧眼如炬。如今你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还有何见教?”

高廷芳看了一眼里屋,心想到底杜至和姜明都在,没有让洛阳和疏影一个按捺不住现身出来,随即就笑吟吟地说道:“松山先生之名,我这个后生晚辈可以说是仰慕已久。据说你诗酒双绝,又精通剑击之术,少年游历陇西,颇有游侠之名,沿途所至之处便绘制山河地理图册,足可见胸中沟壑和抱负,何至于如今尚在壮年时,便如此意气消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纵使你家族在徐州,相当于被胁迫,却不意味着你就要在纪飞宇一棵树上吊死!”

直到这时候,里间的姜明方才醒悟了过来,心中简直佩服极了。而杜至也轻轻吸了一口气,嘀咕的却是韦钰认不出自家世子殿下,却知道撂挑子给谁的好眼光。至于洛阳和疏影,这会儿两个小家伙又已经忙着打起赌来,赌的却不是李承会不会答应,而是对方会在多少时间之内答应。

外间的李承确实五味杂陈,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说道:“莫非元先生准备将我引介给孟将军?你就不怕我抢了你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