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 54 章

名门福妻 茗荷儿 3973 字 9个月前

男人跟女人的关注点截然不同。

辛氏道:“我是觉得两家离得近,知根知底的,范三嫂又是个通透的,相处起来容易……就是阿萱太小了,我舍不得她。”

杨修文了解地笑笑,“又不是现在就嫁过去,她跟阿芷都得等到及笄,就是留到十六岁也行。”

“唉——”辛氏重重叹一声,“养闺女有什么好,早晚别人家的人,不合算啊。”

此时北风正呼啸,吹得窗户纸哗啦啦作响,清浅的月光将院子里桂花树的枝桠投映在糊窗纸上,如同怪兽般张牙舞爪。

屋内却是安静闲适。

烛台安放在炕桌上发出温暖的光,墙角高几上的香炉正袅袅冒着白烟,有暗香入鼻。

辛氏手里拿着做了一半的袜子,缝几针就抬起头叹两声。

烛光照在她脸上,有种令人心折的妩媚。

杨修文顿时想起多年以前,他头一次去辛家的时候。

辛归农将他引至书房,不成想屋里有位少女正聚精会神地看书。见有生人来,少女连招呼都来不及打,慌慌张张地离开,却在出门时回头瞧了他一眼。

只是那一眼,杨修文的心里就装了辛氏。

转瞬间,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

看着面前相貌几乎不曾改变的辛氏,杨修文心中一动,忽地吹熄了蜡烛。

第二天辛氏便起得晚,直到杨芷与杨萱来请安才匆忙穿好衣裳。

三人一同用过早饭,辛氏留了杨萱单独说话,“昨天范太太说要结亲,我跟你爹都觉得不错,想把这事定下来,你觉得呢?”

杨萱愣了下,脑海里蓦地就闪现出萧砺的身影。

原本是横眉冷目的跟别人说话,却在察觉到她目光地那刻,整个人立即柔和下来,眼中也带了浅浅笑意。

就是那抹难得地笑,曾教她由衷地欢喜,也让她至今无法忘怀。

可是不能忘又如何?

两人相距太过遥远,迟早也会变成陌路。

杨萱摇摇头,用力挥去那道颀长挺拔的身影,垂眸,低声道:“全凭爹跟娘做主。”

辛氏只当她是害羞,笑着道:“那就定下了,等过个七八天,不,等他们再来求两回,我就答应下来。”

杨萱好笑,“娘何苦来?”

辛氏理所当然地道:“咱们是姑娘家,自然要矜贵些,不能一提就应,求三回才显得心诚。”

杨萱忽而就想到前世,夏太太只来闹过一次,辛氏就应了。

果真是到了绝境,但凡有一线生机,都要尽力去活着……

辛氏打发文竹叫了杨萱与杨芷一道过去。

来人是位三十四五岁的中年妇人,穿件银红色满池娇缎面褙子,鹅蛋脸,肤色挺白净,两道细长的柳叶眉,看上去非常和善。

辛氏笑着介绍,“这是范家三太太,你们该称伯母,”又对范太太说:“大的是阿芷,开春就满十三了,小的是阿萱,九月里刚过了十一岁生日。”

杨芷心里很受用,辛氏每每在介绍她时,从不在言语上论及嫡庶,就好像两人都是她嫡出的女儿一般。

两人齐齐屈膝行礼。

范太太一手拉一个将两人拉起来,打量完杨芷又打量杨萱,不住嘴地夸赞,“真是漂亮,姐妹花似的,又水灵又大方。我还是七八年前见过她们,那会儿才一丁点高,转眼间就长成大姑娘了。”说着从腕间撸下两只手镯,分别套在两人手上。

杨萱推辞不受。

范太太道:“伯母给的见面礼,客气什么?吕梁人远地偏,真是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但往来客商不少。这是祁连山产的酒泉玉,名气不大,戴着倒不难看。酒泉玉有白色、蓝色、绿色还有杂色,姑娘家戴白色太素,杂色不好看,特意挑了这两只。”

杨芷那只是翠碧的绿色,杨萱那只则是清湛的蓝色,衬着她白嫩的手腕,有种惊心动魄的美。

辛氏笑道:“伯母赏的,就收下吧。”

杨芷与杨萱再度行礼道谢。

范太太笑道:“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戴着玩,以后伯母发达了给你们买更好的。”

辛氏大笑,对杨芷姐妹道:“你们赶紧巴望着范家伯母发达。”

杨芷抿嘴笑道:“东西贵不贵重是其次,伯母的心意才是最难得。”

范太太着意地打量杨芷两眼,拉着她的手问:“真是个会体贴人的好孩子,平常闲着喜欢做什么,都读些什么书?”

杨芷经常出门,这种问话都答过无数次了,当即开口道:“每日里就只做些针线活儿,现今弟弟长得快,春天里缝的袄子等不到秋天就小了,得紧赶着做。再有就是抄点经书,等去庙里的时候发散出去,也是功德一件。”

范太太连连点头,又看向杨萱。

杨萱脆生生地说:“我跟姐一样,做针线、看书还有弹琴。”

范太太拉过她的手拍了拍,“姑娘家也就这几年的好时光,真等到嫁了人,哪里还有空闲看书弹琴?”

又略略叙过几句,杨芷看出辛氏与范太太尚有事情要谈,识趣地拉着杨萱的手告退。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范太太艳羡不已,“真是一对姐妹花,带出去多让人眼热。我就喜欢个闺女,可偏偏生的都是皮小子。”

辛氏有了杨桂,也就不在意别人说儿子,笑着开口道:“那是你没见到两人淘气的时候,这当着客人的面儿,总得装上一时半会的……说起来还是儿子好,能一直守在跟前,闺女养大了也不知道嫁到哪里去,更让人操心。”

“可不是?”范太太趁势道,“如果能嫁在近处,可别往远处去。我今儿来一是感谢杨大人对阿诚费心指点,二来也就是因为此事。早些年公爹就写信夸咱家姑娘既有才又有貌,性情更是一等一的好。只因为孩子们岁数小,而且我们远在山西不能当面求娶,总显得不尊重。今年我家老爷任期满了三年,腊月就要回京述职,特地嘱咐我一定把孩子的亲事定下来……您觉得我家那臭小子还有哪里不当意,回去我就让他改。”

辛氏忍俊不禁,“三嫂真会说笑。”

范太太正色道:“不是说笑,真的是家里一老一小把二姑娘夸得天上有地下没的,适才我也瞧见了,不说相貌,单就是这份大度,比起……那些年岁大的也不遑多让。我家阿诚也非口尖牙利之人,两人肯定能合得来。”

辛氏暗叹声。

范太太当真是个聪明人,杨芷适才的确有些过于表现自己了。

若不然,范诚跟杨芷的年龄倒正合适,也免得她再四处奔波。

可能,杨芷命里就是亲事不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