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没有学籍的“黑户”(加更)

想到那件事儿,托着小下巴听梅志军和佘玉芬说话的梅雅丽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

他们家要想摆脱她奶,只要再等几年也就是了。

届时他们跟赵慧英一个天南一个地北,赵慧英自然就会鞭长莫及。

可她大伯却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对他而言,如何在赵慧英的折腾下把自己的日子过好,着实是个任重而道远的事儿。

要是事情的发展轨迹还跟她上辈子的那一次差不离儿,那她大伯怕是就只能指望她奶早点儿闭眼了。

——————

1995年秋天,六周岁的梅雅丽顶着别人的名字上了小学一年级——在他们这儿,上一年级的最小年龄是七周岁,低于七周岁的,就只能像梅雅丽一样,暂时当个没有学籍的“黑户”。

当然,老师们并不会给所有满了六周岁的孩子开这个后门儿,梅雅丽之所以能够有此殊荣,是因为她跟上辈子一样,早早就表现出了自己在学习上的天赋。

在她四岁半的时候时,她大舅妈(佘玉国媳妇儿)被乡里调到了房家店小学教一二年级,因为离家远、房家店小学又没有供饭的食堂,所以她大舅妈就每天中午都到她家吃饭、午休。

作为回报,她主动把梅雅丽带去了学校帮忙照看。

说是学校,但其实校舍就只有一间门脸贴了红砖的土坯房。

房间里的陈设也很简陋。

正对着屋门的地方是充作教师办公区域的一小块空间,夯实的土质地面上摆了一张大桌子和一个类似木沙发的三人座长条椅子。

与教师办公区域遥遥相对的屋子的最里面,挂着一张占去了小半面墙壁的简陋黑板。

黑板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共用的,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被安置在了靠窗那边、一年级的学生被安置在了里侧靠墙的那边,所以黑板也被人为的划分成了两个部分。

在黑板和门口之间,则是按照年级不同,被粗略划分成了两个区域的二十来张课桌、二十来条长条凳子。

为了让自己耳根清净、生活安宁,梅志军和梅志忠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不把这些东西放到明面上。

“这得亏是有你们两口子,不然我跟你哥就得次次走着去坐车了。”郑娟裹着佘玉芬为他们准备的兔皮袄,不无感慨的对梅志军道。

从台子村到黑岗乡,需要走大约十五六里的山路,这一路上,有好几处都需要爬坡上梁不说,腊月里的天气又是如此的寒冷。

真要拎着赵慧英“打赏”他们的那点儿东西走过去,梅志忠两口子的手脚非得冻僵了不可。

虽然他们都穿了厚棉衣,手上、头上也戴了棉手套和棉帽子,可在他们这儿,数九寒天可是能够滴水成冰、呵气成霜的,再厚的衣服,也抵不过长久的冷风吹拂。

梅志忠虽然不好说自己老娘坏话,但看他的表情,显然也很是庆幸每次都能有梅志军接送。

马车哒哒哒一路跑到黑岗乡,梅志军又帮着梅志忠夫妻把他们要带走的大包小裹弄到班车上。

一直到上午十一点多,带着一身寒气的梅志军才赶着马车回到了台子村。

佘玉芬早就已经给他准备好了热热的红糖姜水,两大碗灌下去,梅志军又将自己冰冷的手脚放到了土炕上头慢慢暖着。

“大哥跟我说,雅丽她奶昨天骂了他们一下午加一晚上。”梅志军眼睛看着在炕上爬来爬去的梅鸿文,低声对佘玉芬说了这么一句。

佘玉芬一脸无奈的摇摇头,“那原本答应给他们带的东西呢?带了吗?”

梅志军长长叹了一口气,“没有。得亏你又让我多搬了一袋子小米、多割了十斤猪肉给他们。”

顿了顿,梅志军又一脸憋闷的补了一句,“还有件事儿。”

佘玉芬被他这欲言又止的样子勾起了好奇心,“啥事儿你倒是说呀!”

梅志军干咳两声,“我听嫂子说,雅丽她奶,从昨晚到现在,一口饭都没给他俩吃。”

佘玉芬微张着嘴,目瞪口呆的看着梅志军。

梅志军觉得很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