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了日子,冯家人就都出动了,秋收是一年到头的大事儿,关系到家里人的口粮。桃源村的人平时打渔,不打渔的时候种田,虽然现在已经取消了公社,但公粮还是要交的。交完公粮之后,剩下的才是属于他们自个儿的。
收粮那天,太阳早早地就升上来了,火辣辣的阳光晒得人生疼。都说秋老虎秋老虎,这秋天的太阳比那老虎还厉害,但冯家人却很高兴能看到这太阳。出大太阳好哇,等收了稻谷之后,无论是打谷子晒谷子都能省不少事儿。
老冯家的人一起走出了村口,等到了田地里却各自分开,三兄弟已经分了家,户口都不在一起,当然这责任田也是各归各的。话虽这么说,但是陈红梅看到老两口跟着大伯一起下到了田里,心里就忍不住有些发酸,站在田垄上嘀嘀咕咕:“你看你爸你妈,都是一家的儿子,咋就不来帮咱们家收稻谷,偏巴巴地跑去大伯家的田?”
“我说你嘴里能有一句好话不?”冯老三被这日头晒得发晕,脑子里本来就焦躁得很,还听着这婆娘在这里嘟嘟喃喃,心里就先不耐烦了,歪着嘴说:“什么你的我的?那不也是你爸你妈么?不信你现在回娘家,看看他们还认你不?”
“咋不能认?”陈红梅顿时不乐意了,下到田里指着他的鼻子说:“冯老三我告诉你,我姓陈不姓冯,我回娘家他们当然得认我。”
“嗤,”冯老三拍掉她的手,脸上就有些不屑地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你忘记啦?咱爸咱妈跟咱又不是一个户口本,不帮大哥家收粮帮谁收?帮你么?你脑子没坏吧?”
陈红梅心里一阵气苦,越看冯老三越觉得不顺眼,“我这是在帮谁?我还不是在帮你说话?好心当了驴肝肺了我。”
冯老三直接转身就走,一边挥舞着镰刀一边冲陈红梅喊:“别说废话了行不?你还收不收粮了?你看看大哥家都割到哪儿了?”
陈红梅瞥了一眼旁边的田,果然看到大伯家四个大人一齐上阵,已经把一块田收到一半儿了,瞬间就在心里觉得被比下去了。她不跟男人比,她跟苏婉比还不行么?看大嫂那娇弱的样儿,要是被她比下去了,她才真叫糟,赶紧埋着头割稻谷去了。
要秋收了,村里的小学校也放了农忙假,苏婉当然也来到田里,但是冯老太看她娇怯怯的样儿,总也不肯让她太过劳累,才割了一小会儿就指着田垄上的大树说:“老大家的,你去看看萌萌睡醒了没有?这天儿热的,得给萌萌多喝点儿水,水我就放在摇篮边上,你记得给她喝啊,别让蚊子叮着她。”
今天忙着秋收家里没人,就连大娃二娃也来帮忙了,跟在大人的屁股后头捡稻穗,冯老太就把萌萌放在小摇篮里,外面罩一层小蚊帐,到了之后往田垄上的大树一挂。得,那小风一吹,摇摇晃晃地,萌萌舒服得直接睡了过去。
苏婉来到大树底下,小心地把挂在树枝上的摇篮拿下来,掀开外面的蚊帐一看,萌萌还闭着眼睛睡得跟小猪似的,小嘴儿还一努一努地,别提多可爱了,把苏婉看得心都要化开了。
她真该庆幸冯家人疼爱闺女,连她这个儿媳妇也跟着受益,这不,冯老太站在田里还不放心地冲她喊:“老大家的,你就在那里看着萌萌,别让蚊子叮着她。”
“知道了,妈,等她醒了我就给她喝水。”听了她这话,冯老太才安心地继续割稻谷。
她割着割着,突然就觉着有些不对劲,拉住从她身边经过的冯老头说:“诶我说老头子,你有没有觉得今年这田里好像没有了水蛭?”
她低着头左看右看,果然没看到一丝水蛭的影子。这要是在以前,一下到水田里面割稻谷,不一会儿腿上身上就都爬满了黑漆漆的水蛭,看着特别渗人,被吸了血之后还老疼了。
冯老头比较粗心,他着急着去收割稻谷呢,甩开她的手说:“没有水蛭还不好么?兴许都爬到别人田里去了。”
包田到户之后,农民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冯老头急着收割,都是为了自家人收粮,那还不得积极一点?
冯老头和冯老太都是田间地头的好手,冯益民更是壮劳力,三个人一齐忙活,从早到晚用了整整一天,终于把家里的十亩水田收割完成。今天天气好,水稻割下来连晒都不用,现场就在田地里打好了谷,用斗车一车一车地拉回到家里。
苏婉早带了萌萌回家做饭,收粮是重体力活儿,干活的人必须吃得好点儿,不然真支撑不住。苏婉一早得了吩咐,蒸了满满一锅干饭,还特意给每个大人准备了两条小海鱼和两只小螃蟹。至于鸡蛋,冯老太几次三番说了,那是留给萌萌吃的,谁都不让碰。
赶在太阳落山之前,最后一车稻谷终于拉回了家,但冯家人还不能歇着,一吃完饭就赶紧来到院子里,那么多稻谷呢,得赶紧脱了粒,不然天一下雨就都坏了。
院子里就有木头做的舂米机,跟个磨豆腐的石磨一样,把黄澄澄的稻谷从顶上倒下去,冯老头和大儿子一左一右地转动着磨盘,白花花的大米就从底下出来了。
冯老太站在一旁等着收大米,立刻就发现了不对劲,“诶停停停,快停下来,你们看呐,这米咋这么大这么白?”
冯老太的手里捧着一把大米,一颗颗都晶莹剔透,又圆润又饱满,跟个白珍珠似的,让冯家人都看傻了眼。
“这还是大米么?我咋觉得这不像呢?”冯老头种了一辈子田,虽说他们海边的稻田比较肥沃,但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大米,这东西感觉不像是人间该有的,冯老头捏了一颗拿起来看,沉甸甸的,晶莹得好像要发光,闻一闻,似乎还有香气呢。
四个大人站在舂米机前面面相觑,苏婉是老冯家文化程度最高的人,也解释不了这大米为啥会变成这样。
“妈,这可咋整?”冯益民都有些拿不定主意了,这往年收的大米一舂出来,都是碎碎的还带有一点黄色,跟今年这米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说是天上地下也不为过了。但他身为一个党员,却根本没往那怪力乱神的方向想,而是把这都归功于天时地利人和。
等萌萌终于睡着了,她看着萌萌的小脸蛋,笑得很得意:“咱萌萌自打出生,这一天一天就变了个样,你们瞧瞧,多可爱。”
站在摇篮边上的,都是萌萌最亲的亲人,冯益民的心已经融化得像水,“妈,萌萌刚才好像看了我一眼。”
“什么看你?”冯老太毫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指着自己说:“那是在看我。”
冯益民摸了摸鼻子,不敢再说什么,他缓步走到床前,给苏婉紧了紧被子,这一大一小两个女人,都是他甜蜜的负担。
冯老太看着萌萌,心里却在想另一件事。
老大家的要生孩子,她这个做婆婆的,也给提前准备了一些小衣服,其实也没费多大的事儿,全是大娃二娃穿过不要的旧衣。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萌萌出生了,这么娇的小闺女,当然不能穿哥哥们穿过的臭衣服了。
冯老太在心里一拍板,就决定要给萌萌重做新衣裳。
她快步走回正房,搬开了两个木箱,从后腰处摸出钥匙串,打开了橱柜的门,从最上面一层拿下来一块布料,用手捻了捻,轻柔,绵软,但还是不够。
这难不倒冯老太,她关好橱柜,夹着布料走出了门,站在院子里一声大喊:“老二家的,老三家的,到我这里来。”
冯老太三个儿子,老二老三结婚后就分出去住了,住得也不远,就在左右两边。他们渔家的房子不值钱,山上随便捡些石头就能垒起来,尽管往大里造,家家户户还都有院子。
听了冯老太的喊,赵春花和陈红梅很快就赶来了,直接被冯老太按在了井边,“就是这块布,给我使劲揉。”
陈红梅眼睛尖,一眼就认出来这块布,这不是她婆婆一直攒着的吗?几年了一直舍不得用,她结婚和月子里,几次三番要求都没有,顿时心疼得牙酸,“妈,这布足足一丈,给五娃六娃做衣服都够了,揉了多浪费。”
冯老太想也不想就怼:“谁跟你说要给五娃六娃做衣服?想得倒挺美啊你,你怎么不说给你自己做衣服?”
“我,我……”陈红梅倒是想,这块布她眼馋很久了,颜色是纯正的军绿,还是上海产的厚棉,尺寸刚好够给她做一身。要是能穿上这块布做的衣服,她死也无憾了。
她心里不是滋味又不敢回嘴,憋了半天才冒出来一句话:“六娃周岁快到了,我就想给他做一身。”
冯老太的眼睛都瞪起来了,虽然恼怒却还压着嗓门说:“老三家的,你眼皮子咋这么浅呢?这布是你的吗,你就敢开口说要?告诉你,这是给萌萌的,快给我揉。”
陈红梅憋不住了,一个丫头片子凭什么用这么好的布?她生了儿子都没用上呢,急得嘴都白了:“妈,萌萌才做了一身,怎么又……给她做?”她的话在冯老太吃人的眼神里越发小声,心就先怂了,最后乖乖地蹲下去,认命地揉着衣服。
这人比人气死人,按说她嫁的是小儿子,应该最受宠才对,冯老太偏偏把心都偏到大儿子身上去了,不用分家另过,老两口的私房都是大伯的,村长也让他当了,陈红梅越想越酸。
冯老太才不管她怎么想,等布料揉好了,她又仔细检查了一遍,不满意的地方让她们继续揉,终于把这块布揉得绵绒绒。
赵春花一直默默干活,完了还主动说:“妈,要给萌萌做衣服吗?我来帮你。”
陈红梅却找借口开溜,她站在院子里张望,突然担忧地说:“我好像听见六娃在哭,妈,我过去看看。”
发现赵春花歉意的眼神,冯老太耻笑一声说:“随她去吧,就她那手艺,咱萌萌才不想穿呢。”
冯老太把布料对着萌萌比了又比,毫不心疼地裁成一块一块,喜滋滋地说:“多软乎,穿在萌萌身上她肯定喜欢。”
“是啊,妈,咱萌萌这么嫩,是要穿得软乎一些。”赵春花手里飞针走线,抽空还能看一眼萌萌,觉得这娃怎么看怎么喜欢,恨不得她是自己的闺女。
冯老太最喜欢听人夸萌萌,笑眯眯地瞅着萌萌的小脸,自己就先夸开了,“你看她现在闭着眼睛多乖,但是只要一睁眼,那眼神别提多机灵了,这一点像我。”
赵春花差点没忍住要笑出来,她瞥了一眼冯老太的老脸,再瞥了瞥虽然小却很娇美的萌萌,违心地说:“妈,你说的是。”
冯老太笑得一脸慈爱,用脚轻轻地摇晃着摇篮,越看越稀罕,一颗心都泡在蜜水里,柔声地哄着:“咱萌萌咋这么可爱?奶奶的心都要化开了。诶,萌萌,你醒啦?奶奶给你做了新衣裳,你看,喜不喜欢?”
萌萌睁开又圆又大的眼睛,跟黑葡萄似的,长长的睫毛眨呀眨,忽然露出一个无齿的微笑,把冯老太美得要发疯,“萌萌真乖,自己都会说喜欢了。”
赵春花也蹲在旁边瞧稀奇,“妈你看,她还会吃小手,这么小就学会吃小手啦,咱萌萌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