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听了就反驳道:“臣以为不太好,这样一来不是普通的百姓商人都可以跟士子一起去里面读书了吗?那士人就彻底的跟泥腿子混在一起了啊,主公,这会让天下士人离心离德的啊。”
周瑜对此却也基本同意,说道:“主公,臣也觉得这个也没必要,现在闹事的人都抓了,如果这样一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们现在要建新都,又要进行改制,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以尽量保持平稳,这样有利于我们的两件大事的进行。”
“可是把这个江东军期刊给百姓看可以增加百姓对我们军队的了解,也就可以为我们以后扩军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啊,老百姓知道我们的军队的厉害,自然就更加支持我们了。”孙权说道。
庞统见孙权如此说就说道:“臣建议可以变通一下,我们让我们的参谋人员和正在组建的宣传部安排一些人宣传就好了,不一定就要把我们的江东军期刊给到大家去阅读。”
张昭跟周瑜见庞统这个意见也算是折中了,就都表示没有意见,孙权也只好先采纳庞统的这个法子了,不过又想到后世的说书人,于是也就有了主意。把杨平叫了过来,让他去找一些人来,培训成说书人,然后把江东军期刊上的故事在酒楼和茶馆里去说,而这些人还兼着锦衣卫的部分职责,这个也是一个宣传的法子,除此还可以在一些人流大的地方或者一些居民区搭个台子进行说书。
不久,吴郡说书这个职业就兴起了,一开始都是锦衣卫安排的人在说,但是慢慢的很多人发现这个说书大家听得高兴,也会打赏不少钱,起码都衣食无忧,于是一些落魄的穷士子就开始学着干这行,这个比起种地他们还是更愿意说书的,就把这些说书人说的江东军期刊的故事都给抄下来,然后也自己找地方进行说书去了,还有的人跑到江东之外的地方去说书,这样一来,说书这个行业就算是兴起了,这个也是孙权没有想到的。
而与此同时宣传部的组建也完成了,陈琳是部长,但是下面的很多宣传工作都是从军中调的那些参谋系的人来做的,而留给陈琳的主要就是做做期刊、写写文章这块的工作,当然孙权决议把期刊给为江东期刊,不再只是军中的,而是针对全国的,文章和内容也会更多一些,但是因为字体大小和纸张的问题,这个期刊都内容都会很有限,但是也已经很难得了,如果内容太多印刷的时间就会来不及了。
江东军期刊第一期,印刷坊部分昼夜的印刷,很快就做好了几千册,然后讲武堂、进修堂、吴郡的文臣武将大家都人手一册,很快就分发到下来了。其他的则是只能慢慢的再印了,地方远的则是可能要半年以后才能看到这个期刊了。而且孙权感觉一个月出一期的成本也会很大,但是自己现在金矿银矿的产量不错,还是负担的起的。
而文臣们拿到这个期刊之后就集体爆炸了:“武人竟然出书了?”“竟然全部是白话文书写的?”“这个大老粗都可以读懂啊!”“堕落了啊!”“老夫都看不懂这个世界了,苍天,孔圣人,你就不管管吗?”“这个简直是对圣人的亵渎!”“什么文章啊,就是一堆狗屎!”……
当然这个年代还没有人搞游行示威,但是请愿还是会的,于是不少人就跑到吴侯府来请愿,李盛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这个事情,然后就来找孙权汇报,孙权听了之后也表示很难办,这里面的人不少都是各大世家的,也有一些是小士族的士子。孙权在发行之前就有跟自己才臣子解释过了,而且现在不少臣子都去继续学习去了,也不会来闹事。
但是在民间还是有一些读书人,平时也不见他们来为国为民做点什么,这个时候就冒出来了,过了一个上午这些人也没散去,聚体了上百人了,张昭、周瑜这两个代表各自背后的人就过来找孙权了,当然庞统作为主编肯定是要来的,大家一起商量怎么处理这些人。
孙权看着庞统说道:“小凤凰,你先说吧,你一向反应比较快!”
庞统想了想说道:“主公,首相、首辅,我建议可以让首相大人和陈琳大人一起出面,去说服他们,让他们明白理解此举的用意所在。”
孙权问道:“孔璋先生那边没问题了吗,你已经跟他谈过了?”
庞统挠了挠头,说道:“勉强接受吧!”
“那你怎么知道他能够在这个时候出头呢?老师,你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