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军大营。
项羽和范增君臣二人相对而坐,项庄站在营帐门口侍卫。
营帐里的气氛非常紧张和沉重,陈平派出的人越来越嚣张,生怕荥阳周围的楚军还有谁不知道刘邦在拉拢范增,现在就差让人在各个楚军营地前敲锣打鼓地质问:“范增你为什么还不反了?”
在公开拉拢范增的同时,陈平还不容范增拒绝地替他吹嘘,说他是楚国当之无愧的第二人。彭城之战还有荥阳攻防战里范增的功绩被陈平拿出来反反复复地说,竭尽全力帮助范增在楚军中竖立威望。
“大王召臣来,可有要事?”范增等待了片刻,见项羽迟迟没说话,就主动开口问道。
项羽点了点头:“亚父年事已高,寡人想了想,觉得亚父还是不要管军中的琐碎事务了,就来寡人的中军,帮寡人筹划大计吧。”
这件事项羽已经思考了一段时间,他觉得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开口,就要把范增的兵权都拿掉,省得他激愤之下去投刘邦——刘邦已经明说赦免范增过去的一切了,而从一系列事情上看,刘邦的信誉还是相当好的。
啪!
范增竟然重重地一拍桌子,他雪白的头发和胡须都因为愤怒而不停地抖动,不过项羽对范增的失礼并无丝毫不满的样子,仍静静地看着他:“亚父以为如何?”
“臣确实老朽了,”范增开口的时候,口气里充满了悲伤:“臣想回到家乡,过两天安静的日子,还望大王成全。”
“既然亚父有了这样的想法,寡人当然不敢强留。”项羽一点儿挽留的意思都没有:“亚父也不用回军营去了,把印绶留下就可以。”
说完项羽一指门口的项庄:“他会立刻为亚父安排车马,送亚父回乡。”
范增站起身,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项羽的大营。
项庄紧紧跟在范增身后,从这时起范增就相当于被软禁了,等接受了范增的军队后,项羽打算把范增的族人、家臣、门客一个不留地全部和范增一起送走。
处理完了这件事后,项羽又开始低头看书,直到项庄安排好看守的人选后返回项羽的大营。
“大王,”项庄忍不住替范增说道:“这是刘邦的离间之计,刘邦对范大夫甚是忌惮。”
“你也认为范增仅次于寡人吗?”项羽合上书,对项庄瞪眼道:“是楚国当之无愧的第二人?”
“臣不敢。”项庄急忙躬身谢罪。
“不,你敢,你就是这么想的,”项羽冷冷地说道:“刘邦的那点心思,寡人岂有不知?可他说的也没错,寡人终究不能留一个祸害在身边。就是没有范增,寡人也能收拾了刘邦。”
辞去一切的官职后,范增带着家人踏上了返乡的路。离开后没有多久,一个范增的门客就赶回荥阳楚军大营,向项羽告哀:范增气恨交加,兼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走到半途就一病不起,现在他的家人正扶棺回乡。
听说范增死了,项羽也叹息了几声,让一队卫士去追赶范增的族人,替他给范家送去一笔仪金。
这队人和使者走后,项羽对项庄说道:“少了一个心腹大患。”
说完后项羽走上营墙,看着孤零零的荥阳,又自言自语道:“马上这个也要不在了。”
围困荥阳的长壕即将完成,而且在成皋那边,楚军也已经把它外围的据点统统拔出,眼看破城也是旦夕之间。说不定,成皋还会比荥阳更先被楚军攻破呢。
项羽完成了对荥阳的包围后,楚军自二月开始就环绕荥阳挖沟。见状刘邦就不停地出击,反复破坏楚军挖的工事,若是让楚军把这道壕沟连成一圈,那刘邦就被困在里面,和章邯一样只能在城里等死了。结果就是楚军一直无法把壕沟连起来,但荥阳的汉军也在这种战斗中被不断消耗,变得越来越虚弱。
转眼就到了四月,刘邦站在城头上,看着楚军那条虽然进度缓慢,但依然越来越完整的深沟,第一百次地抱怨:“韩信和张耳到底在干什么?”
在刘邦的一再催促下,韩信和张耳终于领着大军南下来到了河内,将大营设在了修武。
天气晴朗的冬夜里,荥阳城头上的汉军士兵能够看到黄河北岸上的点点火光,那是巡逻的赵军侦骑高举着的火把。
不过赵军的推进也就到此为止了,荥阳郊外楚汉两军打得你死我活,只要天气稍好,楚军就会出来抢修工事,而汉军也一定会寻找机会出去干扰。赵军和韩信所部的侦查骑兵一直在北岸观战,从来不越过黄河,而楚军也严守南岸,绝不越过雷池一步,就这样赵军和楚军一直处于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
而韩信和张耳的主力集结在修武,不管刘邦再怎么催促,这两人都回复说时机未到,需要耐心等待。
“再等下去,荥阳孤就守不住了!”又一次从使者口中听到这种回复后,刘邦按捺不住,跳将起来大骂道:“要是孤死了,赵王能躲得过项羽的进攻吗?”
见汉王大发雷霆,赵国的使者脸色也变白了,极力辩解道:“殿下息怒,赵王绝无此意,他只是需要时间储备粮草,再说殿下委任的大将也与赵王同在,他也赞同赵王的意见。”
韩信的说法是,现在楚国兵力还很强,所以不主张立刻攻打,甚至还暗示刘邦要是真顶不住了,可以让城别走。
“不去攻打项羽,他的兵力怎么会弱下去?”听到使者用韩信做借口,刘邦气不打一处来:“难道我把荥阳让给项羽,跑到成皋,楚军就会弱了吗?还是要我撤到巩县、洛阳,还是撤到关中?那样楚军或许会弱一点,但孤要弱下去很多!”
荥阳和修武的距离只有一百里,刘邦呆在这里能看到赵军的影子,要是一口气退回洛阳甚至关中去,那岂不是更加孤立?
不过刘邦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挥挥手让赵国的使者下去了。
等使者走后,刘邦转头看张良:“你怎么看?”
现在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士就是张良和陈平,郦食其仍在魏地与彭越合作。据郦食其报告,彭越的军力已经恢复,随时可以出发。韩王信也已经被张良说服,虽然还没有正式投回刘邦阵营,但实际上已经在楚汉之间持中立态度。不过张良没有在韩地久待,婉言谢绝了韩相之位返回了荥阳。
“张耳已经是赵王了,臣提醒过大王。”张良对这种情况一点儿也不感到意外:“赵国是大国,赵王好好经营不在汉国之下,他为什么不好好经营呢?而且赵国这么大,就算他帮大王打败了楚国,难道大王还会再分他一份封地吗?”
“可是孤帮他打垮的赵歇。”刘邦脸色铁青,手指甲都快掐到肉里去了。
“是啊,当初大王不听臣等的意见,不加强荥阳的防守,反倒派兵帮着张耳切断赵歇逃去楚国的路线,要是赵歇现在还活着,要是他逃去了项羽那边,赵王说不定早就来给大王解围了。”张良冷冷地说道。他很早就提醒过刘邦,而且不止一次,可刘邦一直固执己见,直到几天前还替张耳辩解。
“好了,好了,”刘邦又羞又恼,拍桌子道:“今天是讨论对策的,不是追究罪责的。”
“当今之计,只有向张耳许诺,攻破项羽大军就把楚国的城池分他几座,或许能令赵王回心转意。”说完这句话后,张良不等刘邦回答,就抢先再加了一条:“不能让赵王自己去打,不然赵王会认为大王是想转移项羽的视线,让赵王去吸引项羽的怒火。”
“可楚国的城池又不在孤手里啊。”刘邦嗔目结舌。
“那大王就先去把楚国的城池打下来,然后用它们贿赂赵王帮大王进攻吧。”张良摇头道:“别的办法就非臣所知了。”
刘邦苦笑道:“先生不要赌气,当初孤以为赶快平定了赵国,张耳就会来帮孤了。”
“不是赌气,是真没有办法,”张良把手一摊:“大王不能事事都打如意算盘。”
刘邦只好放弃,接着又说起了韩信:“他为什么不来救孤。”
“大将多半觉得灭赵是自己的首功,可大王却封了张耳为赵王。”这次是陈平开口。
“可孤不可能不封张耳啊,张耳日思夜想要得赵王之位,不给他的话,他一定会投奔项羽的。”刘邦无奈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