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沉思了一会儿,点点头:“他们多半是互相猜忌,反正孤是不信他们两个能无间无隙的。”
“所以我们可以用间。”陈平把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大王切不可像鸿门宴时那样针对范增,如果范增觉得大王一定不会赦免他,那他就会死心塌地的辅佐项羽。如果项羽知道大王不会放过范增,那项羽对范增就会亲之信之。大王应该对外表示,相比项羽,大王觉得范增来执掌楚国更合适。当初拥立怀王,范增不是也参与了吗?大王您也可以对外宣称,只要范增诛杀了项羽这个逆贼,再扶一个熊氏后裔继位,您就会和楚国停战。”
刘邦抬头想了想:“只怕范增不会中计。”
“范增可能不会,但也可能会。此外,项羽知道范增反复过多次,也会担心范增会不会再背叛他。”十八路诸侯里,除了项羽以外,现在的四个楚人国王,有三个和项羽打仗,还有一个保持中立,相比其他国家的人,楚人对项羽弑君篡位反应最为激烈。不管项羽表面上表现得多么不在乎,刘邦觉得项羽心底一定相当恐慌,这个原因也导致了他更加不愿意分权给别人,只信得过亲族和少量外人。
“只要范增觉得自己可能有退路,只要项羽觉得范增可能有退路,那就算他们心知肚明这是大王在挑拨离间,他们依然会互相猜忌,而且互相猜忌得更厉害。”陈平继续说道:“除非臣猜错了,项羽和范增是肝胆相照、情投意合、君臣互信、无间无隙,那样臣的谋划就是自取其辱了。”
刘邦嘿嘿笑了几声:“孤就是相信太阳会西生东落,也不会信这个。”
据刘邦所知,陈平的手脚有些不太干净,有时会贪污一些经过他手的经费。周勃、曹参为此告过陈平的状,因此刘邦也把陈平从具体事务上调离了,免得他这种小偷小摸的习惯耽误了大事。
“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你全权负责离间项羽、范增,”刘邦拍板道:“你需要钱、人,尽管开口,孤不问细节,只要结果。”
“臣遵命,”陈平俯首道:“只是臣不可能一时就见效。”
“孤不会着急的,一年、两年、乃至五年,孤都等得起。”
“应该也用不了那么久,”陈平笑道:“范增都七十多了,等那么久说不定他自己就死了。臣觉得有个半年,项羽和范增就该自相残杀了。”
“半年,”刘邦重重地一点头:“那孤就静候佳音。”
在陈平离开前,刘邦又叫住了他:“就是办不成也没关系,千万不要弃孤而去,你花多少钱孤都不会要你还,大不了将来给你封侯的时候从你的食邑里扣。”
“大王要给臣封侯吗?”陈平有些吃惊地问道。
“你立不下一个封侯的功劳吗?”刘邦反问道。
“臣立得下。”陈平大声答道。
汉三年正月,项羽派出一支部队从广武南下,插入了荥阳和成皋之间,虽然楚军的粮道十分曲折蜿蜒,但刘邦的粮道是彻底被断绝了。
可刘邦仍坚定地守卫着荥阳,日夜对着河内方向翘首以盼,等着韩信和张耳来给他解围。与此同时,陈平也开始了离间项羽、范增的行动,他不停地派人去给范增的部将投递信件,还重金收买范增的家臣、门客,劝说范增改换门庭。
得知陈余败亡的消息后,项羽并没有立刻做出反应,还是继续攻打荥阳东边的汉军营地。不久后项羽的手下侦查到,一支数目可观的汉军沿着黄河北岸东进,这支军队没有丝毫介入荥阳战事的意思,很快就在楚军的监视下穿过河内向赵国开去。
“我们是不是也该支持赵王?”范增心里有些焦急,对项羽说道:“如果赵歇战败,我们的北面就面对汉军了。”
“刘邦还真是胆子大,”得知刘邦在这种节骨眼上,还在向赵国派出援军,项羽也颇感意外。最近楚汉又交锋了四场,刘邦一胜三负,现在刘邦已经不太敢出营接受项羽的挑战了,这就给了楚军安心拔除汉军据点的机会:“等寡人把荥阳东面的堡垒都拿下了,刘邦不就得困守孤城了吗?”
“刘邦觉得他能坚持到韩信和张耳来支援他,”和刘邦厮杀了两个月后,范增发现刘邦比他估计的还要顽强:“我们也应该派兵去赵国,帮助赵歇抵抗下去。如果我们不管的话,赵歇怕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项羽沉思了一会儿,相比上次讨论赵国问题时,这次项羽显得更慎重了一些,不过最后项羽还是摇头:“这里才是主战场,只要消灭了刘邦,其他的都不值一提。”
“我们可能没法在韩信、张耳回来前消灭刘邦。”
“不,我们一定能。”项羽仍坚持他的判断:“韩信、张耳都是见利忘义、野心勃勃之辈。张耳肯定已经是赵王了,刘邦还能再给他什么?张耳现在绝不会为了刘邦牺牲赵国的利益;韩信志不在小,绝不是当一个大将就能满足的人,寡人估计他现在肯定满心怨恨,怪刘邦不封给他赵国或魏国。刘邦一天不封给他诸侯之位,他就一天不会满意的;而如果给了他诸侯之位,那他和张耳也没啥区别——只要寡人能压着刘邦打,让他们感到刘邦朝不保夕,那他们是绝对不会牺牲自己的兵力来帮刘邦解围的,他们会保着自己的军队,找机会扩大地盘,或是和寡人、和刘邦讨价还价。”
理清了思路后,项羽就做出了最后的决断,派出两个司马渡过黄河,不过不是去与汉军交战或是给赵歇助战,而是收集河北的粮食、搬迁河北的人口,顺便再收拢一些赵歇、陈余的死党。
“这样赵歇怕是会死得更快。”范增评价道。
“亚父,寡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能收拾了刘邦。与其派去兵力让赵歇那个废物浪费,还不如留给寡人呢。”
……
汉三年十一月,刘邦派去的援军切断了赵歇南逃的路线,与韩信、张耳南北夹击,将赵歇包围在襄国。经过激烈的攻城战后,张耳率部突入城中,斩杀了昔日的国君赵歇,如愿以偿地坐稳了赵王之位。
而项羽也收集了不少赵国的残余兵力,把他们统统投入对刘邦的进攻。十一月,项羽连拔刘邦在荥阳以东的七座营寨,几乎把刘邦亲自坚守的荥阳扒成一座裸城。只是楚军对敖仓的攻击非常不顺利,击败赵国后,曹参急急忙忙带着大军赶回三川,投入到敖仓战场。
曹参带着援军抵达后,立刻就给敖仓解围,把项羽的北线各部打得溃不成军。得知北线告急后,项羽就留下范增对付刘邦,自己亲自带兵北上去打曹参。
之前刘邦被项羽一通猛攻打得几乎喘不过气来,躲在荥阳城里不敢再出城迎战。可是刚看见项羽走了,刘邦就急忙把残兵败将都从荥阳城里拉了出来,匆匆赶到楚营对面挑战。
前来挑战的汉军不到一万人,留守的楚军却有两万多,只是任凭刘邦在外面骂得凶,范增就是不肯出战,连刘邦的使者都不肯见。
“亚父,”见刘邦的军队实力不济,项悍、项冠、龙且、季布、钟离眛等人纷纷跑来范增营帐,众口一词要出营去杀得刘邦片甲不留,说不定还能趁势拿下荥阳这个要害:“刘邦又在外面辱骂您,这如何能忍?”
“让他骂去好了,”范增不为所动,项羽走后,他平时连盔甲都不穿了,一身的宽袍大袖就好象是在彭城一般:“反正我听不见。”
“刘邦的士兵人人带伤,亚父可以去营墙上看看,”项悍极力劝说道:“我军如此雄壮,又是刘邦人数的两倍多,为什么不出去消灭他呢?”
“你觉得他是发傻,跑来等我消灭的吗?”范增反问道,他环顾营内众人:“你们是不是赢了刘邦几仗,就觉得他很好打了?那可是大王打的,不是我打的。三个月以来,刘邦和大王野战了十场,三胜七败,我自问绝不是他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