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刘邦已经有冷汗冒出,韩信描绘的局面,竟然比他想像的还要险恶。这次刘邦能够拒绝去见项羽,然后等待项羽离开,就是算准了项羽无法和自己旷日持久地对峙。
“现在大王只剩下一个机会了,不趁着这个机会拿下秦九郡,就再也没有机会挡住楚王了。”
“不错,”刘邦拍案道:“那你觉得,我应该走哪条路回关中?”
即使拿下秦九郡,也未必就能挡住楚军,毕竟关中已经残破,而项羽留给自己的封地都还完好。
“故道,”韩信飞快地说道,显然他对这个问题已经想过很多遍了:“金牛道虽然近,但肯定是章邯、司马欣都用心看着。”
如果刘邦从金牛道出兵,那就会同时威胁到章邯和司马欣两人的领土,而且这条路距离山东也更近,三秦更容易得到楚、魏、河南等诸侯的支援。
“故道虽然远,而且距离章邯的都城废丘也远,可哪里守军肯定也会少,再说故道已经荒废很多年了,荆棘遍布休想通过车马,大王要走故道的话,一辆兵车、一匹战马怕是都带不过去,士兵也只能自负粮,只要一败就再无退路。”
“不错,这里章邯只要没有听到风声,就不太可能重兵把守,”刘邦神情严肃:“我必须要选拔精兵,打章邯一个措手不及。”
“要想打章邯一个措手不及,”韩信把这些日子苦思出来的筹划和盘托出:“臣建议大王立刻拜大将,让三秦知道大王要东征了,然后集结大军于褒斜道前作为移兵,同时征发壮丁重修栈道。”
刘邦略一思考,就拍案叫好:“褒斜道也是只威胁章邯,司马欣、董翳都不会动员军队,而章邯多半会全力在褒斜道前设防,进一步从故道抽走兵力。”
“不错,臣的计策就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满怀信心地说道:“章邯不得人心已极,他一定很怕部下倒戈,所以抽掉到褒斜道口的也都会是他认为最可靠的人马,将来大王出陈仓的时候,面对的就都是章邯手下不可靠的军队。”
刘邦站起来,背着手在屋里转了几圈,望着东面朗声说道:“我要先夺回秦九郡,然后派人寻访义帝楚怀王,传檄天下号召诸侯起兵,共击逆贼项羽。如此事成,我上报怀王知遇之恩,下可保自家封土。若是不成,嘿嘿,大丈夫岂能束手待毙?”
“不错!”韩信拍手道:“便是最后身败,也要轰轰烈烈一场。”
“你为何弃项羽而投寡人?”刘邦问道:“听你之言,好像也不是对寡人很有信心啊。”
“楚王盖世骄雄,天下无敌,”韩信大声答道:“臣虽然自信有才,但在楚王面前和庸人无异,楚王需要的是曹咎、龙且这样头脑简单的无谋之辈,越是这种只懂得惟命是从的人,越是能把楚王的命令执行好。而臣这样腹中有才华的,反倒做的不如他们好。大王不是等闲之辈,是仅次于楚王的第二人,可大王能用人,能让臣下各尽其才。因此臣投大王,或许加上臣的这一份力,大王就能胜过楚王了。”
“我欲拜你为大将。”刘邦回过头,对韩信喝道:“你意下如何?”
“大王可是要千金买马骨?”韩信一跃而起,拜倒在刘邦面前,他脸上、眼中都是掩饰不住的雄心豪情:“大王谬矣,臣不是马骨,臣就是千里马!臣一定助大王击败项羽。天下无敌的楚王,也不可能一个人敌得过全天下的英雄。”
汉元年七月。
昨天有人报告刘邦,说相国萧何弃官潜逃了,还是前天晚上自己一个人逃走的。虽然一开始刘邦不信,但城门的卫兵都是人证,差点当场把刘邦气得背过气去。
一整晚刘邦都没能睡着觉,早上头疼欲裂,感觉整个人都快不行了。
现在戚姬抱着孩子,坐在刘邦床前,看着他脑袋上盖着一块湿布,正断断续续地交代后事:“要是项羽把王后放回来了,你们两个一定要团结,我只有一个嫡子、两个庶子,要是你们……”
“大王,相国求见!”门口的卫士高声叫道。
闻言刘邦腾地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了,手一挥就把头上的湿巾扔了出去,等萧何进来后,刘邦顾不得戚姬和卫士们都在场,跳将起来穿着内衣指着萧何的鼻子就大骂道:“你出去玩乐也就罢了,我知道你很累偶尔出去玩玩也是应该的。可为什么不和我说一声!和属官都没有交代一声,害得我都以为你弃官了,你是诚心要吓死我吗?以后你要想出去玩乐随便,但必须提前告诉我!”
让戚姬和其他人都离开后,萧何才坐下和刘邦说道:“我去追了一个人。”
“什么人?”刘邦怒目而视。
“一个投奔我们来的豪杰……”
“多了!”刘邦打断了萧何的话,再次跳脚大骂道:“都已经跑了那么多了,而且这不是你向我推荐的计策吗?”
在抵达汉中后,萧何、郦食其等谋士认为光是焚烧栈道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向项羽和三秦王证明刘邦没有北返的意图。其中的第一条就是不立大将,因为如果不想着打仗,汉国暂时用不到大将,故而曹参又被牺牲了。
其他的烟雾弹还有很多,也成功地瞒住了不少人,很多投奔刘邦而来的人,因为灰心失望又纷纷离开,对此刘邦虽然有些心痛,但宁可失去这些壮士,他也不肯让三秦王高度戒备。这次听说只是逃了一个投奔者,刘邦完全看不出来萧何有何必要去追。
“就是上次臣和大王说过的那个韩信。”
“知道,你让我提拔他,我不是提拔他了吗?”刘邦一听更生气了,前几天萧何一提这件事,刘邦立刻就准了:“我说你愿意把他派到哪里都可以,除了我的卫队,随便哪支军队都可以交给他指挥,这还不够吗?”
“不够,”萧何摇摇头:“臣不能任免大将。”
“你要我立他当大将?”刚刚坐下的刘邦,又蹦了起来。
“是的,”萧何对刘邦正色说道:“请听臣细细道来。”
刘邦再次坐好后,萧何举起一根手指:“他很有才能,我觉得不在曹参之下。可曹参不需要收买,他对大王不离不弃,可这个韩信不是,大王需要花心思笼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