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围困

楚河汉界 灰熊猫 5868 字 9个月前

“少将军所言极是,”虽然不像项羽表现得那么明显,但刘邦也觉得这次出兵有些无聊,和项羽不同,黔首出身的刘邦极为需要功劳。现在项梁对刘邦的青睐已经引起了一些非议,暗地里有些从楚国望族就议论着项梁的用人——重用刘邦这个年老力衰的黔首而不是他们身强力壮的子弟——在暗示刘邦他会得到封地和望族身份的同时,项梁也有意让刘邦听到这些风声,他的目的达到了,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气力衰落的老年人,刘邦只有更加奋勇地效力。

最近还有风声从关中传来:秦国丞相李斯被皇帝下狱了,如果这件事是真的话,刘邦觉得那么三川守李由的地位就会变得很尴尬:“我们可以派人去劝降李由,如果传言为真的话,说不定他就会投降。”

“如果他不投降更好,没有李斯的庇护,他的援军也会少很多吧,现在正是攻打荥阳的好时机。”项羽赞同道。

刘邦和项羽听到的传言没错,李斯确实已经被皇帝下狱,追查他通敌叛国的罪行。

三川守李由虽然还没有被皇帝免职,但的大家都知道他的前途取决于他父亲的审问结果,如果李斯能活着出来,那他多半也不会有事,但如果李斯被定了叛国罪,那李斯也就离被捉拿进京不远了。

在李由忧心忡忡地西望咸阳的时候,东面传来的消息也一个比一个糟糕:

先是,不肯撤出魏国的章邯被楚军团团包围在定陶,仗着城池坚固负隅顽抗,而后方则丢了个一干二净,如果不发生什么奇迹的话被消灭也是迟早的事。

然后,魏国群起响应魏豹,反叛的领地和楚国的陈郡连成了一片,不但让章邯插翅难飞,还直接威胁到了李由负责的三川。

等听说大梁也被楚军占领后,李由长叹一声,再次下令是三川境内的秦军尽数向荥阳集结。这一年来秦廷的补充重心先是魏国的章邯,然后就是回返的王离,而李由和吴广激战的损失一直没有得到足额的补充。现在李由只有两千甲士,比吴广来攻的时候还要少,很多还是滥竽充数的新兵,幸好荥阳的城墙依旧坚固,让李由稍稍心安。

在荥阳修筑了几天工事后,刘邦的使者就拿着劝降书来求见李由,李由看了劝降书一言不发,以目示意左右把使者送出营地。

等使者走后,三川守就把刘邦的书信展示给心腹门客,对他们说道:“刘邦说,我们李家绝对不会有好下场,之所以现在朝廷还没有把我父亲处死就是因为担心我帅兵投降——可无论是我战败,还是楚军退兵,只要没有了这个威胁朝廷就会立刻把我拿下,然后将我全族夷灭。”

见李由说得悲凉,有个门客就试探着问道:“那少君的意思是什么呢?”

“我何尝不知道刘邦说得一字不差,但我是不投降,就还能拖几天,若是投降,那全族、老父、兄弟、子侄立刻就要被押上刑场,”李由说着、说着,竟然有泪水涌出:“为人子、为人兄,我于心何忍?”

门客听了无不叹息,李由擦了擦眼泪:“赵高等人攻击我父子是楚人,但我真不知道等到国家危亡的时候,赵高、章邯这些秦人能不能与国同亡;而我也有万一之想,若是我拼死立下大功,说不定皇帝就会回心转意,算了,我心意已决,要与刘邦、项羽死战——我没有救父、救全族之力也就罢了,岂能独自偷生?”

不过李由还是立刻写信给正在向赵国开去的王离,现在李由最担心的就是刘邦、项羽仿效吴广、周文的故智,绕过荥阳攻击三川腹地——现在李由的实力还不如那个时候,显然没有能力抵挡。

而王离也很快接到了李由的求援信,现在他刚到朝歌,从这里到荥阳和定陶的距离差不多,都是二百多里地。

“章邯也向我求救,李由也向我求救。”王离手里掂量着两封先后送到的信件,一时拿不定主意。

“卑职认为应该立刻去救三川。”一个气血方刚的秦军将领叫道。

“正是。”见有人带头,不少秦军将领都附和道。

“三川是关中屏障,万万不容有失,”另外一个持这个意见的秦军将领说道:“上次三川被吴广攻击的时候,盗贼都杀入关中了;再往前更不用说,每次三川告急,函谷就有警,现在函谷关被周文破坏殆尽,可还没有修好呢。”

马上又有一个人接下去,他也是支持救三川的:“刘邦、项羽听说只有五千人,而我们有两万大军。”

王离的北境边防军,是秦廷的最后一副家当。

“等我们解了三川之危,再去救章邯也来得及,或者让章邯突围,总不能为了定陶不要荥阳、敖仓吧?”

说话的人虽然多,但都是营帐里的年轻军官,那些老成的军官竟然没有一个人发言。

王离听了半天,终于按捺不住,点了一个老部下的名:“你怎么说。”

这个老将已经四十多岁了,经历过公子扶苏自杀事件,还亲眼目睹了蒙恬兄弟被赐死的下场。

“麾下,”这位老将抱拳行礼,他说得郑重,但又简短:“救少府是功劳,而救三川守则不是。”

这句话就是王离最担心的事情,他顿时陷入沉默。

“我们要救的是三川,不是三川守啊。”有一个年轻将领急叫起来。

帐内的老将都不再说话,全都看着王离。

“如丞相还在位,那确实是没有什么可考虑的,定陶是无论如何也没法和荥阳、敖仓相比的;而且章邯完全是自找的,孤军深入,屡战屡败,还不肯退兵,只知道叫援兵。”王离喃喃自语道:“可丞相下狱了,那一切都另当别论了。”

说完王离就大叫一声:“出兵,去定陶!”

定陶。

“刘邦,项羽又追来了吗?”

章邯拍案喝问道,满帐的秦军将领都垂首不语。

“是。”

来报告军情的探马低声答道。

章邯无力地挥挥手,让这个探马退下。

现在秦军从上到下,士气都愈发不振。东阿大家都觉得是偶然,城阳近三倍兵力还是打不过,濮阳在城外驻扎楚军就敢用一半的兵力上来包围秦军。现在虽然章邯极力收拢兵马,但秦军只剩一万两千士兵而已,还不到出发时的一半。

探马报称,楚军在濮阳受到挫败,也伤亡了一千多士兵,这次刘邦项羽还在城阳留下了一些兵马守退路,只带来五、六千左右军队。

也就是说秦军依然有两倍的优势,可章邯环顾全帐,竟然没有人敢说要迎头痛击楚军。

“还是要出战,”章邯说道,他和部下一样没有信心,尤其是濮阳一战,明明自己已经是立足防守了,楚军完全不讲兵法地分兵冒进,但秦军居然还是惨败;不过所谓将为军胆,章邯知道要是连自己都泄气了,那秦军的军心就更没救了:“这次我们就在城边列阵,和定陶成犄角之势。”

在调兵遣将的时候,章邯只带了一万兵马出城,剩下的两千还在定陶城内。城阳和濮阳两次秦军都被打得连城都逃不回去,这次章邯既不肯走远,也不敢把大军尽数带出城。

见主帅一脸阴沉,一个部下劝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少府不必太过担忧,这次我们定能大破敌军。”

“就是破了又怎么样?”章邯长叹一声:“陛下和郎中令要我做的是荡平齐、楚,这次就算能击退楚军,我拿这一万人马怎么去荡平齐、楚?丞相已经说了不会再给我粮草和援军了。”

出城迎敌的章邯既然没有之前那种必胜的信心,对退路也就因此变得极为关心,秦军就呆在定陶城旁,尽管离城不远还在退路上预留了兵马,更预先交代众将,万一战局不利不要死撑,而是要逐步向定陶撤退。

初次之外,章邯还打算改变一下战术,那就是章邯认为之前都有一个失误那就是用主力去攻打刘邦,结果被项羽打得狼狈不堪:“刘邦善守,项羽善攻,所以这次我们要主攻项羽,项羽若是落败则刘邦就无能为了。”

派了一个副将带着半数人马去抵挡刘邦后,章邯就带着另外一半去强攻项羽。

结果战斗开始后,试图强攻的章邯就被项羽反击杀败,而他的副将也迅速被刘邦击溃。

幸好这次秦军几乎是贴着定陶城墙作战,从上到下对战败也早有心理准备,还有后军和守城军的增援,章邯和部将大都有惊无险地撤退回了城里。

四战四败,逃回定陶后秦军将领的脸色都难看得如同死人一般。

“守城吧。”章邯说道,此战虽然退得快,但又折了两千兵马,章邯知道以现在秦军的士气,再打多少仗都是败。

看着城下只有自己一半,却在热火朝天地打造攻城器械的楚军,章邯不禁深深叹了口气,他想起了被自己消灭的周文。那个楚将七战七败后仍能鼓起勇气再战,但现在章邯已经全然失去了信心。

刘邦项羽虽然开始打造器械,但是他们并没有立刻进攻定陶的打算。

两人并肩站在一个丘陵上,眺望着定陶城,而两人的卫士则跟在他们身后一段距离外。

“我们只有五千人马,章邯如果想逃我们还是抓不住他,而如果让这些秦军逃回函谷关,那么我们想攻打关中还是会费点事。”项羽对刘邦说道。

“函谷关很难打吗?”刘邦问道。

“我当然没有亲眼见过,”项羽笑道:“我叔父也没有,不过我祖父曾经跟着春申君去过,我叔父说祖父对函谷关赞叹不已,称为天下雄关;不过周文已经打进去过一次了,说明它也不是攻不破的,只要守军没有准备就行——”说着项羽就朝着定陶城一指:“我们不能让章邯回函谷关准备。”

两人已经知道项梁正领着近三万楚军赶来,刘邦说道:“就怕武信君一来,章邯就要跑了。”

“未必,”项羽摇摇头:“降兵不是说,章邯接到的命令是进攻我们吗?他现在敢往关中跑吗?要是敢的话,他怎么还不跑?难道他还存着打败我们的心思吗?”

今天见到章邯的排兵布阵后,刘邦、项羽就断定章邯已经丧胆,果然打起来后秦军士气低落,战斗稍微不利就纷纷向定陶后退。

“那我们就得在他收到新的命令前,把他的退路截断了!”刘邦猛醒道。

“正是,”项羽望着定陶:“等我叔父来了,我就要向叔父请命,分出一支军队攻略魏地。现在陈郡已经是我们的了,我们只要绕过章邯把临济、陈留打下,章邯就是只能在定陶等死了。”

人数较少的楚军在城外,人数较多的秦军躲在城中,双方对峙了十几天后,项梁统帅大军赶到了定陶城下。加上宋义和其他各路来支援的楚军,项梁现在麾下已经有了三万人,这还没算刘邦、项羽的先锋军。

一见到项梁,项羽就立刻向项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要大范围包抄,把章邯这支孤军深入的秦军全歼在魏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