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看了周文很久,点点头:“那就看天意吧,我拨给你五百人七天的粮食。”
……
沛县,刘邦主动来找曹参议事,他当上县令已经快半个月了,结果弓手告诉刘邦曹参找萧何要这个月的粮草去了。于是刘邦就转头去萧何的地盘,果然曹参也在。
“丰县周苛、周昌兄弟欲起兵反秦,被赶出了城,他们听说我们这里已经夺下了城,就向我们求援。“刘邦还带来了一个周氏兄弟的使者,这个使者又向萧何、曹参报告了一遍,那就是事败逃出城的周氏兄弟极其追随者,被追兵包围在一个寨子里,随时都可能覆灭。
“这两人是谁?”让使者离开后,萧何皱着眉头问道。
“周苛是个卒长。”刘邦答道。
“不是丰县望族?”萧何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丰县的望族都没有出兵助他们,所以被秦兵赶出了城,但望族也没有出兵助秦兵,所以他们还没被消灭,而且围攻他们的也以丰县的本地弓手为主。”刘邦替两人说着好话。
据使者说,寨里还有上百人,而围攻他们的大概有两百人。
“县令想做什么?”萧何直截了当地问道。
“我想去救他们,既然他们只比对面少一百人,那我带一百人去好了。”刘邦转头看着曹参:“我想向狱掾借一些盔甲,器仗,我手下有的是好汉,但没有武器。”
曹参咧咧嘴,一副为难的样子。
“我也不要借一百人的,我知道狱掾也没有多少,只要借我五十,或是三十就好,等我救了周氏兄弟回来,就把盔甲武器奉还,如果有了破损我也会尽快修好。”刘邦保证道。
“县令你会打仗吗?”曹参摇头道:“你输了就什么都没了,怎么还我的盔甲?”
“当然会。”
曹参仍是摇头:“这些年一直是县令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只见过县令跑路的本事,从来没见过县令打仗的本事,不行,我不能借给你盔甲武器。”
刘邦一脸的失望。
“而且你的人我也不放心,”曹参继续说道:“我也只见过他们跑的本事,多半打不过丰县的弓手,这样吧,我借你一些兵。”
刘邦闻言大喜,而萧何腾地就站起来了。
还稳稳跪坐着的曹参急忙摆手,向萧何示意他心里有数,然后对刘邦说道:“但兵我不能交给县令,这里面的难处县令应该是能明白。”
“我明白。”刘邦点点头。
“所以我带一百弓手,和县令的一百人一起去。”曹参做出了决定:“再加一辆兵车。”
这辆兵车也是沛县唯一的一辆,以前追击刘邦的时候,曹参总是威风凛凛地站在上面,就好象个贵族大将一般。
刘邦微微有些吃惊:“狱掾要上阵攻击丰县的秦兵吗?那样等秦兵打回来,狱掾也没法自保了吧?”
“谁知道是我打的?谁知道什么时候能打回来?”曹参嘟囔道:“再说,县令要是死了,我们还得找个新的太麻烦了。”
萧何似乎也默认了这句话。
可刘邦反倒一副为难的样子。
“怎么了?”曹参问道。
“我只能凑出一百人的沿途粮食,”刘邦坦承他根本没粮:“要是有够两百人吃的粮食,我不就带两百人去了嘛。”
曹参看向萧何,后者立刻摇头:“县里出不起这么多粮食。”
“要不我们各出五十人?”刘邦问道。
“不行,县令手下那群都是乌合之众,不当数的。”曹参大手一挥,否决了刘邦的提议:“要不这样,我带一百人和你去吧,你的人还是在城里歇着。”
“不行!”这次轮到萧何反对了:“城里就这么点弓手,你都带走了,可他的二百多山贼还在哪?真要是闹出事来怎么办?县令也走了,更没人管得住那些贼了……哦,那些好汉了。”
“那怎么办?”曹参问道。
萧何仔细地看了看刘邦:“其实我知道,县里有些望族最近很想找机会和县令好好谈谈的,择日不如撞日,要不我这就带县令去见见这些人?县令可以向他们借些粮食,说不定还可以向每家借三、两个门客呢。”
转天在沛县县衙前,萧何搭起了一个好大的台子,不但县内的望族都安排了座位,就连黔首也都能在外层旁观。
人选问题上萧何倒是没有食言,来与刘邦竞争县令位置的全都是本县有头有脸的人物,更都是萧家的世家好友。刘邦看到这些人后,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就是大概其他人萧何说服不了,所以只能找这些和他关系最好的人家来。不过随后刘邦倒也安心了不少,这里面无论选出了谁当县令,那都是在县里有着广泛人脉的望族,到时候秦军万一打回来了,刘邦也不用担心沛县的望族集体作壁上观,没有人真心出力帮他了。
萧何向观礼的县望还有百姓说明了今日就要选出新的县令,而且还是全凭天意,随后萧何又介绍了人选,还把刘邦放在了第一个介绍,更对他大加赞赏,说得简直就是众望所归。
虽然只有十分之一的可能,但刘邦还是有些紧张,忍不住想到万一、或者说十一选中了自己该怎么办,将来沛县的起义军——也就是他带来的山贼众在秦军反扑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可刘邦环顾周围其他的九个候选人时,觉得他们一个个都泰然自若,个别人注意到刘邦的眼神后,立刻努力做出些紧张的姿态来,但刘邦怎么看怎么觉得都是装出来的样子。
这种气氛让刘邦起了疑心,眼看萧何祭拜天地鬼神完毕,就要开始抓阄的仪式了。这时刘邦终于忍不住问道:“萧主吏,这阄到底由谁来做呢?”
不等萧何回答,其他九个候选人就起七嘴八舌地说道:“就由主吏来做吧。”
“主吏为人最是公平。”
……
刘邦一个人说不过九个,虽然觉得势头不对但也说不来什么地方不对,反倒是萧何见刘邦有抵触心理,就对他笑道:“若是刘亭长来做自然也没问题,不过敢问刘亭长,他们的名字你都会写吗?”
闻言刘邦一愣,名字倒是都会念,但具体是那个字刘邦也没有把握。
“这种郑重的场合,鬼神在上,”萧何委婉地说道:“要是写错了字未免不美。”
刘邦想想也是,就退后一步,和其他几个候选人一样安心等待萧何把阄做好。
就见萧何龙飞凤舞地把十个人的名字写就,每个都只用了一点儿绢而已,十个加起来也没有半个手掌大。
萧何把叠好的阄拿过来给十个人看过,确实是一模一样,从外面完全看不到里面的字。
不过刘邦既然已经生出疑心,现在就忍不住又问道:“那这个阄谁来抓呢?”
和前一次一样,不等萧何说话,另外九个人就齐声推举萧何。
“这怎么使得?”刘邦据理力争:“主吏又做阄,又抓阄,结果如何能够服众?”
“反正我信得过萧主吏。”一个候选人高声叫道。
这引起了一片附和声,大家都表示信得过萧何,还有人质问道:“难道刘亭长信不过萧主吏吗?”
刘邦当然信不过,但可怜他一张嘴,怎么敌得过九张口,何况最有战斗力的萧何还没参战呢。况且在这种气氛下,那句“我信不过萧何”的话,刘邦又如何说得出口呢?
“也罢。”萧何总算出声了,他问刘邦道:“那刘亭长想让谁来抓阄?”
刘邦环顾了周围一圈,其他九个人无疑都是萧何的盟友,谁来都不比萧何更安全,于是乎刘邦将胸口一挺:“我来抓。”
“刘亭长是人选之一,怎么能亲自下场?”
“人选亲自去抓阄,抓出来的结果怎么能服众呢?”
……
话音才落,质疑声就纷纷响起,刘邦也知道他们说得没错,但是眼下退无可退,他把脖子一梗,就是要由他来抓阄。
“罢了,”萧何摇摇头,一脸的无奈:“那就由刘亭长来抓吧,这样总可以了吧?”
刘邦走上一步就要去接那十个阄,萧何却伸手一挡:“且慢,刘亭长抓的时候,我得在边上看着,证明刘亭长没有偷看。”
“这个自然。”刘邦觉得萧何的要求十分正当,他接过盛放十个阄的碗,大步走到神像前,向天地鬼神上了一炷香,恭敬地再三鞠躬行礼。然后低下头颠了颠碗,仔细地把里面的阄看了又看。
“确实没有暗记,”刘邦心里琢磨着:“但就是有我也未必能看出来。”
把碗放下,刘邦伸出右手探入碗里用食指和中指捏住一个,没有急着抽出,而是侧头观察萧何的表情。
萧何脸含微笑,冲刘邦微微颌首示意。
“难道这个是写的我的名字?”见萧何一点儿不紧张,刘邦疑神疑鬼地松开两指,换了一个,再次侧头看去,见萧何还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刘邦沉吟了一下,又扔下这个,选了第三个,缓缓地拿出碗来。
“请刘亭长转过身,对着本县父老高声念出上面的名字罢。”萧何缓缓说道,还伸出手臂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刘邦回过头,面冲着大家,在打开绢条前他最后扫视了一遍另外九个候选人,见他们到都是和萧何一样胸有成竹的样子,但事到如今,不由得刘邦拖延,他捻开阄大声念出上面的名字:“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