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狗子

长宁帝军 知白 3797 字 9个月前

“如何罚?”

“臣请陛下定夺。”

皇帝看了沐昭桐一眼:“白尚年在江南道驻军多年,按理说比庄雍的过错还大些,就降一级罚俸三年吧。”

降一级罚俸三年!

沐昭桐脑子里不断的盘算着,陛下这到底是什么心思?难道说白尚年做了什么错事?水匪是水军的事,之前水军不出南平江是因为没有诸水路自由行走的权限,所以陛下只是罚了庄雍降一级而已,估计着用不了多久就会升回来,白尚年呢?

沐昭桐垂首:“陛下圣明。”

皇帝摆了摆手:“阁老也累了,先回家去休息吧,朕也有些乏了。”

沐昭桐只好垂首躬身退出书房,可脑子里想的都是白尚年的事。

皇帝坐在椅子上似乎有些心事,发了好一会儿的呆,他看了一眼桌子上那个红色木盒,拿起来打开将里面的密信取出来又看了一遍。

满朝文武都知道陛下对战兵的掌控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不仅仅是因为陛下把调兵之权从兵部收了回来,还因为陛下设立了通闻盒,各地战兵乃至于四疆四库都有陛下安排的亲信,这些人是谁,除了陛下之外没人知道。

而这些人有特殊的渠道将战兵的事迅速的报知陛下,称之为通闻盒。

这个通闻盒是从水师里送来的,比庄雍的奏折还早到了一天。

“云霄城白塔观里的青松道人十六年了难道真的这么巧?”

皇帝自言自语。

他往后靠了靠,脸色似乎有些异乎寻常的疲惫。

十六年前的那天夜里他忙着为进京做最后的准备,王府里发生了一件大事,牵扯到的人很多,因为这件事他勃然大怒,出发之前一口气处死的人多到令人头皮发麻,王府院子里被染红了的那块地面,泼了几十桶水都没冲干净。

可是白塔观那个道人逃了,多年不闻音讯。

如今若真是那道人在安阳郡,庄雍肯定是知情的,可庄雍为何不报?

皇帝把那封密信烧了,楞了好一会儿神之后沉声说道:“让狗子进宫,朕有事让他去办。”

暗影里,一个身穿黑衣的人出来跪倒:“臣这就去。”

半个时辰之后,皇帝已经从书房转到了肆茅斋,四周的侍卫和宫女都被清退,肆茅斋里有些可怕的安静,跪在地上的中年男人肩膀微微有些发颤,因为陛下已经至少三年没有见过他了。

“狗子。”

“臣在。”

“去趟安阳郡,给朕查一个人,查一件事。”

被皇帝称为狗子的人抬起头,看到了皇帝眼神里的悲伤。

“是十六年前的事?”

“嗯,朕三年没见你是因为除了那件事,没必要让你露出来。”

皇帝摆了摆手:“顺便查查庄雍和十六年前的事是不是有瓜葛,朕记得,那天他也去了白塔观。”

中年男人起身:“臣知道了,明天一早臣今夜就走。”

他转身出了肆茅斋才直起身子,夜风吹动了他的白衣,衣袖上那三条火色流云的图案好像活了一样。

队伍回到官补码头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比命令要求的时间迟了差不多一个半时辰,所以拎着几颗人头回来的沈冷被罚站在码头栈桥上,没有岑征的命令不许离开。

那身影,有些孤独。

沈冷抬头看着即将落下去的太阳,想着孟长安一人向北,应该比自己还要孤独的多吧?自己只是在这片刻有孤独感,回到十人队里就会有温暖,而回到先生和茶爷身边的时候,那温暖让他觉得处处都是美好。

快天黑的时候从五品果毅将军白秀缓步走到沈冷身边,看了看那血迹都已经干了的人头,眼神闪烁了一下。

“岑将军其实没有为难你的意思。”

白秀指了指那些人头:“寻个地方随便埋了吧,军功我已经给你记下,这些人的身份来历我也尽力派人去查明,可你知道的,光天化日也有阳光不及之处,有些事未必能查的清楚。”

沈冷看向白秀:“谢将军,李土命的仇我自己会继续查下去。”

白秀微微皱眉:“何必如此执拗?”

沈冷:“将军觉得,世上什么最重?”

白秀回答:“大宁最重。”

沈冷看了白秀一眼,点头:“将军的回答真的很标准了可卑职觉得,是人最重,大宁指的应该也不仅仅万里河山,更重要的是江山之中的芸芸众生,人为何重?是因为人有感情,李土命是我兄弟。”

“你已经报了仇,杀了那么多人。”

“李土命是我兄弟。”

“你是个军人,应该知道军律最重。”

“李土命是我兄弟。”

沈冷深吸一口气:“将军,为什么大宁战兵无敌?因为我们把同袍当兄弟。”

白秀哼了一声,脸色逐渐发寒。

“沈冷,我能劝你的已经都劝了,你应该知道,若不是看重你也不会和你说这些,人要有自知之明。”

说完之后白秀转身走了,沈冷把人头仍在地上发出砰地一声:“将军,刚才你说这些人头随便埋了?可我不想,大宁军人对待仇人,容不得入土为安。”

白秀脚步一停,转身看向沈冷:“那就烧了吧。”

说完这五个字之后他大步离去,显然对沈冷的表现很气愤。

熊牛战船中,岑征就站在那看着栈桥上那个冷硬冷硬的好像一块石头似的沈冷,视线转到白秀那边的时候微微皱眉,然后叹了口气,眼神里隐隐约约有些自责。

“亲兵何在?”

“属下在!”

两个亲兵快步过来,抱拳俯身。

“让沈冷回去吧,告诉他,李土命的事到此为止,再敢有什么胡乱举动,我就按军律斩了他,让他记住,千万别给本将军落刀的机会。”

两个亲兵面面相觑,心说将军这是怎么了?

可将军的话就是命令,两个人不敢不听,快步离开后找到沈冷,将岑征的原话对沈冷讲了一遍,沈冷转身看向那艘熊牛战船,眼神复杂。

李土命就安葬在了官补码头不远处,沈冷选的地方,他不懂什么风水,只是那地方地势开阔,能往北一眼看出去很远,或许能看到家乡。

第二天一早船队继续南下,官补码头上的血腥味也散了,然而大家都很清楚,宁武县注定了要有一阵子不安宁。

汇报水匪袭击官补码头杀死一百多名厢兵的奏折在八天之后到了京城,是水师提督庄雍的亲笔,军驿传递的速度远比民驿要快的多,所以宁武县的奏折,安阳郡的奏折都还在路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