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被阳光炙烤过的地面散发着阵阵热浪,何清欢戴着草帽跟在何清乐身后,饶有兴致地看着四周,小时候她经常来这附近玩,熟悉的地貌和环境,却换了不一样人物景色。

小屯公社地处盆地,四周环绕着高矮不一的山峰和山丘,山上有茂密的树林和灌木丛,绿油油的树木连绵不绝。

可谁能想到四十多年后,山上几乎看不到比人高的树,只有一些低矮的杂草丛和后来补种的小树苗,远远望去有种满目疮痍的沧桑。

何清乐回头瞧见妹妹那新奇的目光便嗤笑她:“何清欢你个憨包,几天没来这儿你跟没见过似的。”

她还真没见过,何清欢心里暗暗腹诽,后来的小屯镇自然环境变差,周围盖起了一座座金属矿业工厂,镇上的居民也逐渐不种地了,小屯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镇子。

想到这儿何清欢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好是坏,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是好事吧,他们怀念过去便宜的物价和山清水秀的环境,却更满意现在富裕的生活。

见自家妹妹不搭理他,何清乐凑过来:“叹什么气啊,说你憨包不高兴啦?”

何清欢摇头说自己没生气,憨包在当地方言里和笨蛋傻瓜的意思差不多,是不是骂人,端看说的人是什么语气。

兄妹二人没再说话,因为牛棚到了,刚靠近一股不太好闻的味道就扑面而来,牛棚前站着年龄不一的八\九个孩童和少年,大家面不改色,显然习以为常。

管理牛棚的是个穿黑色短褂子的长脸大爷,他把一头头精心伺候的牛送到等待的孩子手中,千叮嘱万交代要他们好好看牛。

“万爷爷,我们知道了,你都说多少遍了,我耳朵都要起老茧了!”有个十岁左右的萝卜头小男孩不耐烦地打断老头的话。

男孩们深以为然地交换了个眼色,果不其又换来了老头连珠炮似的教育:“这牛是咱们生产队宝贵的财产,谁要不好好照看好了,把你们买了也赔不起,过几天收了谷子就要这些牛爷爷们去犁地翻田播种,你们耽误得起?延误了播种时机,年底都等着饿肚子吧,哼!”

没人敢再反驳,在这种人人吃不饱肚子的年代,农作物的事就是一等一的大事,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几个孩子老老实实牵着水牛往山脚的溪边而去,焉头巴脑的小样也不知是被老头教育的,还是太阳晒的。

远离了牛棚后,放牛的队伍又活跃了起来,叽叽喳喳和小伙伴说着趣事,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放牛小分队一到溪边,便和自己牛一样,撒丫子冲向了半人深的小溪,不足十岁的小屁孩光屁股就跳进了溪水,完全不在意现场还有何清欢这位女士的存在。

其中几个十多岁的少年已经有了男女观,也开始对同龄的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明眸皓齿的小姑娘俏生生地立在一旁,谁还好意思光屁股啊,只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在小溪里畅游,时不时偷偷瞟何清欢一眼。

何清欢看得眼热,她也好想下去游一游啊,小溪清澈见底,连水里的鱼和虾都能看到。

既然不能下水,她只好把宽大的裤子卷到膝盖,找了一块有树荫的石头坐下,把两只白嫩嫩的脚丫放进小溪。

潺潺的溪水轻抚着她的脚丫,凉意顺着小腿直达头顶,须臾就把晌午的燥热驱逐干净,何清欢惬意地闭着眼,真凉快呐。

再过四十年,这条小溪哪里还有现在的清澈灵动,它变成了一条隔着老远就能闻到臭味的污水沟,鱼虾也绝了迹,路过的行人都掩鼻避之不及。

玩闹嬉戏了半个小时,放牛娃们三三两两牵着各自的牛去找草吃,何清欢也跟上牵着牛的何清乐,心情很放松。

兄妹二人走走停停,来到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何清乐把牛栓好回头对何清欢道:“憨包欢欢,你在这儿等着,看好牛啊,我等下就回来,别乱跑。”

说完背上竹篓,手提一只小竹箩就走了,也没说要干嘛去,何清欢没多问,摆摆手表示自己知道了。

给自己找了处阴凉的地方坐下,何清欢双手托腮看着悠然吃草的牛发呆,坐了十多分钟,她有点坐不住了,见牛很乖不乱跑便起身四处瞧。

这一瞧还给她发现了几株野菜,何清欢兴奋得摘了一大把才想起自己没地方装,她苦恼的看了自己衣兜一眼,小小的哪能装野菜。

咦,兜里是什么?

何清欢伸手掏出那个圆圆的东西,原来是一颗鸡蛋,她想起来了,早上母亲塞给她后,因为大嫂突然出现忘记了这件事。

家里除了农忙时节和过年过节,平常很少会吃鸡蛋,都是攒起来拿去收购站卖了补贴家用,何清欢感动之余,只觉得手中的鸡蛋沉甸甸仿佛一份情义和责任。

发了会儿楞,她收起了复杂的心情,把刚刚摘的野菜放在地上,从灌木丛里扯了几根藤蔓,手指灵活翻飞间,一只藤蔓编制的手提袋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