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旦旦同学,原来不叫徐旦旦,本来家里的大人给她取名为丹丹,叫徐丹丹。
虽然不是很时髦,但最起码听上去像是个女孩名字。
怎么就从丹丹变成旦旦了呢,这还要从旦旦同学小时候说起。
旦旦爸爸那时在市政府里面上班,不大不小还是个官,妈妈就在江州市里面做生意。
当时还没有开放二胎政策,虽然已经没有之前那么严了。
可旦旦爸爸不是在政府里上班吗,又是d员,一旦被发现工作就要黄。
所以旦旦妈妈怀孕的时候只能偷偷摸摸的,一直对外声称是去外面做生意,其实是回老家生孩子了。
旦旦同学属于超生,爸爸在政府里上班,没法带回城里,所以她从小是在奶奶家长大的,到快上学的时候才偷偷摸摸的给上的户口。
结果人家户籍人员问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徐奶奶一紧张,本来普通话就说的不太好:“叫丹丹,徐丹丹”
可能奶奶当时有点急,发音又重了些,户籍科当时登记的大妈也不太负责,耳朵也不太好使,一声的‘丹’给听成了四声的‘旦’
:“是哪个蛋?是鸡蛋的蛋还是元旦的旦”
当时徐奶奶一听,怎么还扯上鸡蛋了,连忙说:“不是鸡蛋的蛋!不是鸡蛋的蛋”
:“哦,那就是元旦的旦了啊!”她随手一输,徐丹丹就变成了徐旦旦,徐奶奶不识字,还问了一遍:“是丹丹啊,不是鸡蛋的蛋”
户籍大妈那边还急着下班呢,心想这老太太还没完了啊:“是,旦旦,徐旦旦,不是鸡蛋的蛋”
旦旦的名字就从此叫成了徐旦旦,但是家里人还是丹丹,丹丹的叫着。
等徐爸徐妈发现的时候,丹丹小朋友已经用‘旦旦’的名字上幼儿园了!
一上学,有了籍,再想改就麻烦了,算了,就这么叫吧!等上小学的时候再改吧!
就这么一拖再拖,就这么一直叫下来了。
一直到上初中,旦旦都是在老家的镇上面上的,更准确的说,旦旦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刚开始徐爸爸是在政府上班,后来徐妈妈的生意做大了,徐爸爸就辞职和徐妈妈一起做,不上班了,那时他们想把旦旦接回去。
可是旦旦不愿意了,和奶奶处出来感情了,别说旦旦不愿意,就是旦旦愿意,徐奶奶也不愿意。
别看是在农村,旦旦吃的穿的样样不必城里的哥哥差。
徐家二老真的是把旦旦当成眼珠子来疼的!
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第一个想着的就是她,徐奶奶和徐爷爷在农村住习惯了,也不愿意去城里,感觉住不习惯!
现在又有旦旦在跟前,他们也就不怎么想儿子了,在他们看来,儿子还没有孙女亲呢。
所以之前徐爸爸说了几次,都没成,徐奶奶就一句:“把旦旦带走我也不活了!”
:“当初你做官做迷了,你媳妇想钱想疯了,旦旦那么一点点,还没有我两个手长,你们这对狠心的父母就把她这么扔过来了,我是揣到怀里给带大的”
徐奶奶越说越难过:“现在你长本事了,我管不了了,你要把旦旦带走,除非她同意,要不就不行!”
:“你媳妇一天到晚在外面跑来跑去,大的现在已经长大了,不用你们操心,旦旦这么小,去了城里谁照顾她啊!”